工作對于很多辛苦堅守了將近大半輩子的老人而言,是生命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失去工作之后,很多老年人都會因為不能夠及時的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或者生活環境的轉變,會產生焦慮、抑郁等不健康的情緒,被稱為離退休綜合癥,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因而需要及時的引起注意。
1、個性特點
平素工作繁忙、事業心強、好勝而善于爭辯、嚴謹和固執的人易患離退休綜合癥,因為他們過去每天都緊張忙碌,突然變得無所事事,這種心理適應比較困難。相反,那些平時工作比較清閑、個性比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現心理異常反應,因為他們離退休前后的生活節奏變化不大。民族品牌-民族品牌網
2、個人愛好
退休前除工作之外無特殊愛好的人容易發生心理障礙,這些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陰暗抑郁。而那些退休前就有廣泛愛好的老年人則不同,工作重擔卸下后,他們反而可以充分享受閑暇愛好所帶來的生活樂趣,有滋有味,不亦樂乎,自然不易出現心理異常。
人際交往不良,不善交際,朋友少或者沒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引發離退休障礙,這些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苦悶,煩惱無處傾訴,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相反,老年人如果人際交往廣,又善于結交新朋友,心境就會變得比較開闊,心情開朗,消極情緒就不易出現。
4、職業性質
離退休前如果是擁有實權的領導干部易患離退休綜合癥,因為這些人要經歷從前呼后擁到形只單影、從門庭若市到門可雀羅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確難以適應。其次,離退休前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也易患此癥,他們如果想再就業往往不如那些有技術的人容易。
5、性別因素
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難適應離退休的各種變化。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退休后,活動范圍由“外”轉向“內”,這種轉換比女性明顯,心理平衡因而也較難維持。
1、無力感
許多老人不愿離開工作崗位,認為自己還有工作能力,但是社會要新陳代謝,必須讓位給年輕一代,離退休對于老年人實際上一種犧牲。面對“歲月不饒人”的現實,老年人常感無奈和無力。
2、無用感
在離退休前,一些人事業有成,受人尊敬,掌聲、喝彩、贊揚不斷,一旦退休,一切化為烏有,退休成了“失敗”,由有用轉為無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3、無助感
離退休后,老年人離開了原有的社會圈子,社交范圍狹窄了,朋友變少了,孤獨感油然而生,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無助和無所適從。
3、無望感
無力感、無用感和無助感都容易導致離退休后的老人產生無望感,對于未來感到失望甚至絕望。加上身體的逐漸老化,疾病的不斷增多,有的老年人簡直覺得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油干燈盡了。
當然,并非每一個離退休的老人都會出現以上情形,離退休綜合癥形成的因素是比較復雜的,它與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生活形態和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
離退休綜合癥預防與治療
1、調整心態,順應規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同時也是老年人應盡的義務,是促進職工隊伍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而且,離退休后,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2、發揮余熱,重歸社會
離退休老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余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3、善于學習,渴求新知
“活到老,學到老”,正如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一方面,學習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4、培養愛好,寄托精神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余愛好,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即便先前沒有特殊愛好的,退休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寫字作畫,既陶冶情操,也可鍛煉身體;種花養鳥也是一種有益活動,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氣功、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5、擴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縮小,但老年人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系,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體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離退休后也可以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奏。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老年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對于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離退休綜合癥的老人,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
離退休綜合癥日常注意事項
1、做好離退休前的心理準備。離退休前應初步設想今后的生活,漸漸淡化職業意識,增加與離退休生活相近的生活內容;有條件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生活習慣和個性特點,預先選擇適合自己的離退休生活模式;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單位領導和同事也應為即將離退休者出謀獻策,幫助他們漸漸進入離退休角色。
2、充實離退休后的日常生活。要充分發揮余熱,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離退休者原是專業技術人員,可為有需要者提供技術服務;如離退休前無特殊專長,可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減輕子女負擔,促進家庭和睦。可以培養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歌舞、書畫攝影、氣功聊天、打球垂釣、旅游觀光等等,可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培養幾種有益心身健康的興趣愛好,如書法、畫畫、寫作、集郵、釣魚和種花等,并選擇一二種輕松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氣功或門球等,既陶冶情操又可鍛煉身體。以使生活充實,延緩大腦衰老和增加交際機會,消除孤獨感。也應該擴大社交,排解寂寞,千萬不要自我封閉,退休生活圈子原已縮小,除去要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之外、還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不僅不能失去舊友的關系,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脈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3、構建離退休后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是指以家庭成員和社會關系構成的心理支持體系。首先是夫妻關系,“年輕夫妻老來伴”,老夫老妻雖沒有初婚時的激情,但卻是離退休后的最佳伙伴。夫妻互敬互愛,對防治離退休綜合征作用巨大。其次是家庭成員關系,在希望得到晚輩如子女和孫輩關愛的同時,應多關心體諒晚輩,以獲得晚輩的支持。還要重視社會關系,多與親戚朋友聯系,以在自己遇到困難或心理困惑時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4、注意離退休后的心理調適。要學會隨遇而安。當遇到問題一時無法解決時,不妨抱著接納的態度,坦然接受。應學會“選擇性遺忘”不愉快的事,注重過好“現在”每一天。學會幽默,可緩解緊張心情,釋放心理壓力。感到心身疲勞或遇到難題不能化解時,不妨上床睡覺。因為睡覺不僅可消除疲勞,還可緩解心理壓力。要善待自己,盡情享受生活,如身體和經濟狀況允許,可外出旅游,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或領略世界風光。要美化家居,為自己營造一個美好舒適的家,墻壁顏色應淺淡輕柔,家具擺設應位置得當,家用電器應安全方便,照明燈光應溫馨宜人,以美化心境,消除壓抑,使自己感到離退休生活的美好。
5、老年人應做到生活自律、科學保健,退休后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科學飲食習慣,培養符合生物節律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