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是一種人力車。除了影響自行車本身性能的因素外,人的身體素質也是決定自行車速度的另一個主要因素。但你真的是體力好的人就能騎的快么?其實不然,其中一個可以影響速度的是騎行姿勢的問題。在任何運動中,姿勢是表現好壞的主要因素。沒有正確的騎行姿勢,騎車幾乎不可能取得太好的效果。下面介紹了自行車騎行姿勢的逐個調整。
一、坐墊高度
坐墊的高度影響著腳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墊高,使得踩踏回轉時腿部肌肉無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無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如果坐墊高度過高,則同樣會減低踩踏的施力,同時由于踩踏時肌肉過度伸展,還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運動傷害。以下公式可作為決定坐墊高度的參考:跨下長×0.885=大齒盤中軸至坐墊上緣的長度(沿立管測量)。
以公式算出來的坐墊高,因個人的踩踏習慣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調整,大約可上下調整一公分的差距。
二、坐墊前后位置
騎乘自行車運動時除了雙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還有一個影響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時雙腳前伸的幅度。坐墊位置偏后會造成腳部過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回轉順暢度變差且力量減弱,若是坐墊位置過于偏前,則會造成大腿無法自然向前伸展而減低踩踏效率。決定坐墊前后的方法是,坐上坐墊,腳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轉至曲柄與地面水平,將腳姆趾根部的關節骨調整于踏板軸上方,此時從側面看膝蓋前緣向下的垂直線應該與踏板軸呈一直線,此時您的臀部與腳部處于最佳的相關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蓋偏后則將坐墊向前調整,膝蓋偏前則將坐墊向后調整。
三、把手與坐墊高低差
一般人常會直覺的認為騎車彎腰駝背會腰酸背痛騎得更累,可是偏偏每個選手都是彎腰駝背的騎車,難道他們都不會腰酸背痛嗎?顯然一般人的想法錯了,要不然難道選手都瘋了不成?我們作個實驗,您現在站直上身用力以腳向下蹬地面,跟你彎下腰用力以腳蹬地面,你將會發現彎下腰蹬踏的力量遠大于站直上身時蹬踏的力量。同樣的騎自行車的踩踏也是一樣,彎下腰要比坐直身驅來的更有力踩踏,但這里所謂的彎腰并不是真的去彎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與骨盆連接處作為彎曲點,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車騎乘上能造成此種姿勢的方法就在于坐墊位置高于把手。
當車架的尺寸符合騎乘者的身裁時,坐墊與把手上緣的高低差距最小以四公分為起跳點,身高越高手越長的騎乘者,坐墊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如果坐墊把手高低差小于四公分表示車架對于騎乘者太大,若是坐墊把手高低差過份的大(例如坐墊拉得超高)就表示車架對騎乘者太小了。至于坐墊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適,通常是以騎乘者身體的協調感及舒適感為準。通常剛開始騎乘者的坐墊把手高低差不會太大,隨著騎乘者經驗的累積,騎乘姿勢會越來越像選手而達到一較佳的坐墊把手高低差。
如何踩踏
乍看之下“如何踩踏”這會是甚么問題!難道有人騎自行車不知如何踩踏嗎?從自行車“運動”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大部分的自行車騎乘者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踩踏踏板的,這其間的差別就在所謂的“有效率”。
踩踏板跟有效率的踩踏板是很不一樣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讓自行車能夠前進,而有效率的踩踏板是要能維持運動時的高速,甚且能隨時作出攻擊式的加速,或是對行進集團突如其來的加速作出跟進的反應。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關鍵就在踩踏的轉速(rpm 每分鐘回轉數)。其實自行車前進的動能都是來自踩踏的轉速,就像汽車的引擎轉速一樣,必須在一定的轉速以上才能發揮馬力的輸出,而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轉速于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鐘90~120 轉,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70~80轉。不論在甚么路段,轉速不足時就無法輸出足夠的動能,此時自行車騎起來會有拖重感,怎么騎都騎不快,爬坡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來。但是若是騎乘時轉速過快,則會有浪費力氣在拼命轉動雙腳的感覺,很容易喘不過氣來,也很容易腳酸。因此練習自己的踩踏轉速就成了自行車運動的首要練習項目。
如何變速及安全騎乘 單車安全騎乘
許多人常抱怨,道路汽機車太多、不安全不適合單車騎乘。其實就算將整條公路劃為自行車專用道,就成了單車騎乘的天堂了嗎?其實未必,一條單車專用道并不能保證單車騎士不會彼此相撞、不會自己摔倒。如果感覺危險就騎慢一點,如果車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會有問題。
基本上道路不會威脅用路人,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險的來源。對單車騎士而言,當我們抱怨汽機車所帶來的危險時,我們自己是否也制造了自身的危險呢!這其中關鍵就在于單車安全騎乘習慣的養成。單車安全騎乘,可分為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與安全的騎乘技術兩部份來說明:
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權在其中行進。只要不妨礙其他的用路人,我們可以在北宜公路上開汽車、騎單車、駕牛車、騎馬、跑步或走路。要讓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順暢行進的關鍵,就在于尊重彼此的用路權。速度慢的不應該擋路,速度快的也不應該壓迫速度慢的。
1.靠路邊騎乘:
靠路邊騎乘是單車安全騎乘的第一守則,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路上的所有車輛的速度都比單車快,如果單車占據了車道,那么也就無怪乎其他動力車輛對單車不客氣了。在實際經驗中,許多單車騎士在風景迷人的路段,在上坡疲累時,在下坡忘我時,都會不知不覺的騎向路中央。因此,建議單車騎士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擋了別人的路。
2.注意后方來車:
單車與汽車、機車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靜,后方有來車,在一百公尺外就可以聽到。如果明明有車輛從后面接近,你還沒聽到,沒有盡量騎得靠邊一些,那么出了什么狀況,自己也得負些責任。
另外在你必須偏離現行直線,像是轉彎或閃避前方障礙物時,切記一定要回頭看看后面是否有來車。因為,所有的車都比你快,如果你突然偏離行進路線或是轉彎,后方距離近的車輛可能反應不及而撞上你,這就很難說別人有什么過錯了。
3.表明你的行進動向:
就像開車須打方向燈一樣,你也應該讓其他的車輛知道你的行進意圖。適當的手勢,可以讓他人知道是否應該減速禮讓你的行路權。
4.注意力分配前30~40%后70%~60%
從前三項騎乘技術的描述,您應該了解,為什么騎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后70~60%了。
安全的騎乘技術
安全的騎乘技術是指,騎乘者本身應具備之影響行車安全的單車操控技能。這牽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個人行車的安全。
1.雙手同時煞車:
煞車時如果只煞后煞,制動效果會不夠,在速度快時會撇輪;若是只煞前煞則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車,唯有雙手同時煞車才能發揮適當的煞車效果。
2.適當的煞車距離:
了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不要太晚煞車以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你還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點煞方式煞車一路下滑。
3.下坡時身體重心后移:
下坡時身體重心后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
4.過彎時腳部的壓車:
過彎時為了增加平衡,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5.適當的檔位選擇:
單車的速度檔位是為了克服地形起伏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當上坡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應采用高速檔,以免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因檔位過輕踩踏而空轉造成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