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同仁是一個知名的旅游勝地,以其各具特色與歷史文化的眾多寺廟享譽全國。對于信仰這些方面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旅游城市,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同仁比較知名的幾所寺廟的旅游攻略。民族品牌-民族品牌網
隆務寺
隆務寺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務鎮鎮西山腳下,地處隆務河中游河畔,氣候宜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務”系藏語,意為農業區。在安多地區,其規模、地位、影響僅次于甘肅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爾寺。 風景名勝隆務寺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錯落有致,裝飾華麗宏偉。大經堂位于寺院中央,建筑面積1700多平方米,周長170米,內有巨柱18根、短柱146根、內供釋迎牟尼等數十尊塑像,造型精美,莊嚴肅穆,尤其宗喀巴大師像高11米,座底周長26米,通體鍍金,嵌滿金玉寶石,更顯得金碧輝煌。 寺內珍藏各類藝術精品和珍貴文物,還有明宣德賜封的”弘修妙悟國師”牌以及明天啟五年由明帝題賜的”西域勝境”匾額。還有眾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畫、堆繡、唐卡等藝術品,浩瀚的佛教經卷典籍,成為省內又一處佛教藝術博物館。
地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鎮西山腳下
開放時間:08:00-18:00
吾屯上寺
吾屯寺坐落在同仁縣隆務河東岸的吾屯村,分為上莊寺和下莊寺,離縣城7公里。吾屯上寺藏語稱“桑格雄華丹群覺林”,意為吉祥法財洲,是隆務寺的附屬寺。 吾屯上寺始建于公元1645年,寺內珍藏釋迦牟尼頭發、法宗大師舍利以及各種塑像、唐卡等文物。該寺處于“熱貢藝術”的發源地,僧人大多擅長繪畫、泥塑、雕刻,而且那里的老藝人熱心授徒,故被稱為“熱貢藝術學校”。 吾屯上寺其貌不揚,主體建筑只是一座大經堂、一座釋迦牟尼佛殿以及一座彌勒佛殿。走進經堂佛殿內,眼花繚亂之中才明白它的不凡,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在黯淡的光線里閃耀著金色光芒,除了地面以外,幾乎所有的空間都被難以計數的壁畫和唐卡填得滿滿當當的。
地址: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吾屯村
開放時間:08:00-18:00
吾屯下寺
吾屯寺坐落在同仁縣隆務河東岸的吾屯村,分為上莊寺和下莊寺,離縣城7公里。吾屯下寺亦稱“森格央下寺”.藏語稱“格丹彭措曲林”,意為“具善圓滿法洲”,吾屯下寺有大經堂、彌勒殿、護法殿各一座,茶房一院,建筑占地約80畝。 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彌勒佛像等省級文物,并藏有相傳自印度迎請的五粒釋迦牟尼佛發舍利,作為鎮寺之寶供奉于釋迦牟尼佛像內。此外還供養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時呈現香氣四溢等異相。 寺中珍藏《甘珠爾》、《丹珠爾》等佛經,數量甚多,共達七千余部。寺院門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為“解脫八尊佛塔”,全部由吾屯村民捐資興建。 吾屯下寺有許多帶有藏族民族特色的裝飾圖案,主要是部分木制墻壁及隔板,還有室內擺設及日常用具,這種圖案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跳出了佛教藝術的范圍,向世俗發展跡象十分明顯。
地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同仁縣隆務鎮吾屯村
開放時間:全天
郭麻日寺
郭麻日寺藏語全稱“郭麻日噶爾噶丹彭措林”,意為“郭麻日具喜圓滿洲”。該寺有大經堂、彌勒殿等建筑。郭麻日寺出名的是時輪塔,為安多藏區最大的佛塔。時輪塔顏色非常艷麗,特別是塔上的許多半球形涂上鮮艷的涂料,遠看就象是鑲上了大塊的寶石。 時輪塔1994年由該寺住持主持設計,高五層,其基座是一圈轉經長廊,歷時5年建成,整座佛塔建筑結構嚴謹、布局新穎別致、造型較為特殊、建筑雄偉,構思奇巧,典雅大方,充分顯示了熱貢地區藏傳佛教建筑藝術的高超和熱貢藝術及技藝的精湛。
地址: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郭麻日村
開放時間:09:00-17:00
黃南州熱貢畫院
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創建于2006年,位于青海省黃南州吾屯村,是具有傳統藏式風格的文化藝術機構。自2006年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熱貢藝術”就名列其中,2008年6月我國的第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又把“熱貢”地區列為即閩南、徽州之后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
熱貢畫院正是從事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展覽、研討、培訓、收藏的綜合性群眾文化藝術團體。立志于弘揚、傳承和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黃南州熱貢畫院總面積為2000平米,為三層結構,底層為畫師和學生宿舍、接待室,二層為展示廳,三層為熱貢地區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示廳和培訓室,可以全方位進行熱貢藝人的培養、藝術品展覽、文化交流等活動。
畫院現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美術大師以及獨具特色的熱貢傳統藝人80人,省、市級專職畫師100人。畫院內設藝術展示部、藝術培訓部、藝術創作部和市場外聯部,集唐卡、堆繡、刺繡、泥塑、石雕、木雕和銅制品藝術為一體,全面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其中,《大黑天》、《木質浮雕唐卡》和《珍珠唐卡》等四項創新唐卡藝術品獲國家外觀設計專利。
年都乎寺
年都乎寺藏語稱“年都乎噶爾扎西達吉林”,意為“年都乎吉祥興旺洲”,位于同仁縣城西北1公里處,由丹智欽建于明末,建寺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第三世夏日倉根敦赤列(公元1740-1794年)時期成為隆務寺屬寺,除了獨占鰲頭的大型精美的壁畫、堆繡外,還有不少宗教文物彌足珍貴。
寺內珍藏有一塊大明石碑,碑名為“王遷儀紀功碑”。碑高114厘米,寬88厘米,厚17厘米,質地為淺紅色沙石,頂額題“大明”二字,刻楷書陰文15行,計504字,碑身左側刻著立碑者官銜、姓氏及工匠姓名。碑文記載著在同仁縣保安設寨筑堡過程中,王遷儀作為當地屯首做出的貢獻。
經學者考證推斷,該碑為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八月初一立。如果此碑一直保存在年都乎寺,則建寺時間和建寺同時繪制的大壁畫,其年代至少在公元16世紀末以前。
宗喀巴殿廟在年都乎大經堂樓上,正中端坐黃教創始人宗喀巴金像,其塑工和用金技巧十分高超,使人耳目一新,它在講述著今天的雕塑藝術已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兩邊1000尊宗喀巴小佛像制作也很精美,組成名副其實的樓上樓千佛殿。
特別是那八扇描繪8位供養仙子的裝飾畫,以各自優美的姿態,活靈活現地正在表演著,她們有的吹笛,有的曼舞,有的捧獻鮮花,把人帶回400年前的弦歌雅意中。她們都是“文化大革命”的幸存者,是百姓把大殿做了糧庫,又憐香惜玉地涂上一層護膠,才使八大仙女艷美如初。為觀賞者贊口不絕。
年都乎寺彌勒佛殿的《十六羅漢本傳》令人瞠目結舌。壁畫圍繞佛堂左、中、右三面墻壁展現,約二百平方米之巨,是熱貢地區現存最大的明清特大型壁畫。著名畫家華旦以夸張、寫實相結合的筆法,賦予各個羅漢鮮明的個性,筆筆傳神。畫底鮮黃與紅色袈裟對比點綴,襯托出一派高貴典雅又熱情灑脫的大氣大美氛圍,像這樣大型古老而極富藝術魅力的羅漢傳,在國內寺院中還不多見,堪稱極珍至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