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臨床應用中,菖蒲的實際部位是曬干的根。中醫認為石菖蒲溫、苦、苦。具有祛痰、祛濕、健胃、止癢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中風、癲癇、濕疹等癥狀。家庭通常在冬天用它們煮沸洗澡。據說洗澡后可以消除疲勞,讓人感到很舒服。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肝、脾經。化痰開竅;化濕行氣;祛風利痹;消腫止痛。主熱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鳴;耳聾;脘腹脹痛;噤口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疥癬。
1、開竅醒神
用于痰蒙清竅,神志昏迷。石菖蒲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
2、化濕
用于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濕、燥濕,又行胃腸之氣。治療濕濁、熱毒蘊結腸中所致之水谷不納,痢疾后重等,可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學心悟》)。
3、行氣消脹
用于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本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用治濕濁中阻,脘悶腹脹、痞塞疼痛,常與砂仁、蒼術、厚樸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中醫保健食療養生>>
4、安神
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本品入心經,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諸癥。治健忘證,常與人參、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引發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常與人參、白術、龍眼肉及酸棗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
石菖蒲雖有很好的藥效,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1、《本草經集注》:“秦艽、秦皮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2、《日華子本草》:“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
3、《醫學入門》:“心勞、神耗者禁。
石菖蒲的副作用
臨床試驗表明,石菖毒副作用大。將石菖蒲揮發油注射于小鼠體內,中毒表現為間歇性抽搐,待數小時后小鼠死于強直性驚厥,說明石菖蒲的揮發油中毒主要是興奮脊髓。還有將石菖蒲水煎劑注射入小鼠腹腔,不久后小鼠就出現中毒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陣攣性抽搐。”
石菖蒲的附方
1、治赤白帶下
石菖蒲、破故紙,等分。炒為末,每服二錢,更以菖蒲浸酒調服,日一服。(《婦人良方》)
2、治耳聾
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搗,篩,分作七丸,綿裹,臥即塞,夜易之。(《補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3、治跌打損傷
石菖蒲鮮根適量,甜酒糟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4、治噤口惡痢,粒米不入者
石菖蒲一兩,川黃連、甘草、五谷蟲各三錢、為末,蜜湯調送少許。(《本草匯言》)石苗蒲根三至五錢。磨水頓服。(《江西草藥》)
5、治諸食積、氣積、血積、鼓脹之類
石菖蒲八兩(銼),斑貓四兩(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黃色,揀去斑貓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兩人牽掣去盡貓毒屑了,卻將菖蒲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白湯送下。(《奇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