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出現暴力傾向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有害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日益嚴重。在信息社會,每個人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發送者和生產者。各種各樣的信息無處不在,雖然不能說信息是毒蛇猛獸,但對于判斷力和辨別力較弱的年輕人來說,各種黃色、粗俗、反動、迷信和暴力的錯誤信息會像毒品一樣滲透到青少年的骨髓中,從而導致青少年思想空虛,行為異常,甚至暴力犯罪。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經濟狀況
由于家境窘困,父母辛苦工作,整天忙于奔波,無暇顧及孩子,體會不到家庭溫暖的孩子,家庭對于他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吸引力了,經常在外游蕩的孩子要么被網絡、電子游戲所毒害,要么是受不良友伴的影響而走上歧路。
2.父母自身素質
(1)觀念素質傳統、落后、片面的教育觀念
在一些家長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孩子身上有一些缺點錯誤沒什么,因為他還小,長大后就像小樹一樣樹大自直;到了入學年齡,又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在教育目標方面單一化極為嚴重: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這不僅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忽視了對孩子做人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多給孩子攢些錢,以后孩子生活就會幸福、快樂。錯誤的觀念必然導致不良的結果。
(2)品德素質
家長的品德素質是個人思想、政治、道德規范的綜合反映,是決定子女品德面貌的基礎。現實中,品德素質低下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成為所謂的“人上人”、“強中手”,往往慫恿孩子以武力解決矛盾沖突。
(3)知識素質
當前,絕大部分家長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無法把握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得教育活動陷入盲目、混亂狀態。 特別是網絡化時代的家長,由于對網絡方面一竅不通,而孩子因為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強,對電腦把玩已是輕車熟路。有時候家長眼睜睜地看著孩子 因為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甚至于犯罪而無計可施。
(4)心理素質
家長作為子女的啟蒙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沒有靈活且富于創新的思維力和意志行為的果斷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缺乏較強的責任感,放松或忽視了對孩子及時的、正確的監督與引導,對于孩子已經出現的不良品行卻視而不見,采取容忍、遷就的態度,助長了其不良行為: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束,膽大包天,肆意妄為。
3.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1)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
親子長期分離的家庭,父母與子女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果不能及時消除,誤解將逐步加深,父母的強制措施,導致孩子頑強的抵抗,最終造成兩敗具傷的結局。
(2)嘮叨、訓斥太多
世界大文豪托爾斯泰,晚年因為不能容忍妻子的嘮叨、抱怨而離家出走,去世前仍不允許妻子來到自己身邊。托爾斯泰的出走證明,同樣的話重復幾遍對人就是一種折磨。很多家長容不得孩子身上的缺點、不足,為了讓孩子盡快改正缺點,家長嘮叨、抱怨不休,盡管說得口干舌燥,可孩子卻一句都沒聽進去,不是沉默不語,就是極力頂撞。
(3)方式方法簡單粗暴
家長教育孩子采取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特別是家長長期否定、鄙視的態度,不僅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其積極性,使他體會不到生活的快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而且由于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生活在關愛中就學會友愛;生活在爭吵中就學會好斗;生活在敵視中就學會仇視…這種教育方式適得其反: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孩子不理解家長的苦心,必然加深孩子對家長的仇恨:要么置家長于死地,要么離家出走。
(4)嬌縱和溺愛
缺乏理智的父母之愛,已降低到本能的水平, 其結果是培養不出真正的人來。嬌縱和溺愛,表面看似乎十分感人:父母把什么都給了孩子,是一種無私的愛。然而事實說明,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絕不是什么幸福,而是自私和幼稚。一個自私和幼稚的人絕不可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他留給父母的,則是痛苦和眼淚。
三、學校因素
1.學校教育管理指導思想
雖然國家強調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指標應該科學、細致、全面,但依然有一部分學校評價指標單一化:惟分數論。這種評價體系必然把一部分成績不理想、對學習又沒有多大興趣的中小學生推向了社會:學校采取勸退等方式把學生“理所當然”地趕出了校門。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給社會、給人民帶來極大的危害:游蕩在社會上的青少年很可能滑向犯罪的邊緣。
2.學校的教育方式方法
當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處于后進時,來自于教師 方面的批評多,鼓勵少,后進生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更加厭惡學校。教師居高臨下的批評、訓斥不僅深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增強其自卑心理,而且更加激化師生矛盾,處于逆反期的中學生隨時都可能采取過激的行為發泄心中的不滿。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1.能力
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思想單純,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在失去成人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就會像一個沒有經驗的盲人一樣到處碰壁,極容易受不良社會因素的侵蝕或壞人的利誘,從而迷失人生的航向。
2.性格心理
研究證明人的性格包括內向、外向、內外兼向三類。外向型的人在遇到問題、煩惱時,能很快進行自我調整,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而內向型的人,不善言辭,朋友較少,不懂得與人溝通,在遇到問題、苦惱時往往選擇悶在心里的方式,郁悶長期得不到發泄必然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或者有的人采取上網聊天的方式來排解心中的不快,但是一旦上網成癮,不能自拔,始終生活在虛幻的世界中,也容易失去生活的樂趣,生活的目標。在現實世界中與人發生了矛盾,就不知道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很可能會采取極端的做法。
3.學習成績
由于多種因素導致一些中小學生成了班級中的“差生”,這類“差生”主要以學習成績差為標志,在老師、同學、家長的眼里卻變得一無是處,什么都差,很少得到成人的肯定。久而久之,在這些“差生”心里有一種被排斥、被邊緣化的感覺,他們有的會很壓抑,對老師、同學、家長往往會產生一種不滿甚至對立的情緒,而壓抑總要爆發,老師、同學和家 長往往是被攻擊的對象,成為其爆發的突破口;有的則會自暴自棄,混跡于社會,沉迷于網絡、歌舞廳等場所,游離于犯罪的邊緣。
4.自私的心理
只為滿足個人的快樂需求,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惜采取極其暴力手段,對受害者身心都造成嚴重的傷害,表現出傷人者非常自私的心理。
五、具體解決措施
如何減少及至消除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作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擺在了教育工作者及其廣大家長面前。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及時彌補缺失的親子情感
家庭的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礎。愛子女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行為。父母對子女博大無私的愛,細心的呵護,在子女的心目中很容易形成較高的威信;子女對父母懷有特殊的依戀情懷,這種情感能夠產生無窮的力量,變父母的要求為子女自身的行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即使要向孩子提出嚴格要求,也應該從培養感情入手。每天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玩玩游戲,讀讀書。每月擠出兩三天的時間陪孩子逛逛街和書店,到公園或風景區轉轉,讓孩子心情舒暢,樂于跟父母在一起,這樣為進一步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基礎。 良好的親子情感還可以為孩子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提供幫助:他能夠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對待他人,關心幫助他人,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尊敬別人,贏得別人的尊重…
2、多交流,多溝通關愛是幸福,溝通是快樂
家長應該做到:下班之后,經常跟孩子聊聊天,多聽聽孩子的訴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持、滿足孩子良好的愿望。學會與孩子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遇事多與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見,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孩子能感覺到父母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與其交流,他就沒有了壓抑感,能夠毫無拘束地說出心里話,這樣便可消除親子之間的誤解,使家庭氛圍達到和諧融洽的狀態。
3、注意教育方式方法靈活多樣
無論家長還是教師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靈活多變,既可采取談話法,榜樣法,也可運用表揚、獎勵、評比等方式,盡量少用批評、懲罰的方式。鼓勵 孩子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有益活動,注意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讓他時時體會到生活的快樂、看到生活的希望,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總之,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方法,必須達到這樣一個目的:促進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4、掌握一些教育學、心理學、電腦方面的知識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這就要求家長了解、研究孩子心理,依據孩子成長的規律來教育引導,使之健康、全面發展。在教育活動中成人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且富于創新的思維力和意志行為的果斷性。經常留心觀察孩子的細微變化,一旦發現情緒反常或不良行為,就應及時、果斷地教育引導,避免孩子產生心理問題或走上犯罪道路。
網絡化時代,電子游戲不可阻擋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人人都可以玩,很多人都喜歡玩,自控能力強的人,沒有沉迷進去;自控能力弱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卻成了電子游戲機的奴隸。這就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教育者不能落伍,要多閱讀、掌握電腦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多抽時間跟孩子一起上網,共同探討、選擇瀏覽的內容;限制孩子上網(玩游戲)時間;指導孩子購買或下載電子游戲。
5、教育青少年要熱愛生命
在教育活動中。首先,成人應向孩子說明生命的意義: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的,所以每個人必須珍視生命。教育孩子不僅要尊重、愛惜自己的生命,更應該尊重、愛惜、保護他人的生命,任何人都不能無視生命、踐踏生命,剝奪他人的生命權。其次,提高孩子愛護生命的意識,可以從培養孩子愛護小動物、愛護周圍的環境比如花草樹木入手,告訴孩子無論動物還是花草樹木都是人類的朋友,它們能夠為人類帶來快樂。第三,教育孩子擁有一顆愛心:懂得體貼、孝順長輩,熱愛家庭成員,熱愛熟人、朋友、同學、老師,關心、幫助所有的人。第四,提醒、監督孩子不要玩有殺戮場面的電子游戲。第五,成人應以身作則尊重生命,珍視生命。
6、對青少年進行責任感的培養
具有責任感是現代社會個體應該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其作用體現在:小則關系個人價值的實現及人際交往的和諧融洽,大則關系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在外交政策上表現出對外交往的可信度)。因此,教育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慎重、認真思考,一旦作出選擇,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事情做錯了,也要勇于承擔責任。 總之,對當代青少年暴力傾向的控制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所有關心熱愛教育事業的人都不能再袖手旁觀,應該立即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