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4月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原材料進入上漲周期,工程機械行業承壓。
同時,國內中長期“碳峰值”和“碳中性”政策促進了供給側的結構調整,供需呈現趨緊趨勢。
工程機械行業再次站在改革與創新的十字路口,籠罩著綠色智能之風。
6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01157)、何山智能、徐工機械(000425)為代表的工程機械領軍企業,正在抓住國內、國際市場銷售和生產的巨大機遇;同時,原材料的興起和綠色生產的新要求迫使企業開發智能生產設備和工藝。
破解原材料崛起
工程機械行業的上游主要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材料行業,以及電機和零部件制造業,如工程機械用鋼、內燃機、液壓系統、軸承、輪胎等。原材料占工程機械企業總成本的90%以上。風力數據顯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的原材料成本分別占90.78%、95.28%和84.94%。
最近國際市場鐵礦石原料價格暴漲,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我的鋼網數據顯示,螺紋鋼均價(以HRB40020mm:全國均價為樣本)從2020年4月初的不到3600元/噸上漲到今年5月初的近6350元/噸,13個月左右漲幅接近80%。
在原材料暴漲的情況下,工程機械的領導們顯然是有壓力的。目前對鋼材比重較大的產品(如建筑起重機、攪拌站等)進行了相應的價格調整。),部分傳遞了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公司和供應商共同承擔消化成本,共同應對市場波動。
數據顯示,自6月1日起,中聯重科將車站機械和工程起重機的價格提高了1000元/噸;徐工機械也在5月中旬發出了調價函,其全套塔式起重機和施工電梯也在6月份上調。
除了提價,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也在采取各種措施應對。
“年初做預算時,公司預測鋼材價格波動,目前成本在預算之內。”中聯重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哲指出,推高原材料會縮小中游工程機械企業的毛利率空間,而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弱化成本壓力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周期中,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會更加明顯。根據李哲的分析,龍頭企業具有很強的規模優勢,控制材料成本的手段很多,在產業鏈中有很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是龍頭企業體現競爭力的好時機。
龍頭企業的成長趨勢也出現在去年的年報中。
2020年三一重工礦山機械產品占國內市場28%,營業收入1000.54億元,同比增長31.25%,歸母凈利潤154.31億元,同比增長36.25%;何山智能的兩大核心產品采礦機械和打樁機械在此期間也實現了快速增長。何山智能2020年實現營收93.8億元,同比增長26.3%,實現凈利潤5.7億元,同比增長12.4%;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領域具有優勢。2020年營收達到651.09億元,同比增長50.34%,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72.81億元,同比增長66.55%。
國際增長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十幾年前開始的國內龍頭企業海外布局,并沒有因為全球疫情而放緩。去年龍頭企業集體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海外并購的集中表現
起重機方面,2020年,XCMG的移動式起重機世界第一,1000噸輪式起重機銷量領先;同年,何山智能海外營收達到38.32億元,同比增長7.38%,其中建筑起重機出口銷售額同比增長35%以上;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出口銷售額同比增長35%以上,其中ZCC9800履帶式起重機出口歐洲,創下中國起重機制造商出口歐美高端市場的紀錄,并在越南銷售數十臺履帶式起重機。
其他產品方面,XCMG的大型礦機逆勢而上,成為出口亮點,簽約出口項目5億元,中標礦機項目2.6億元。何山智能在越南樁機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新高。
此外,在本土化戰略布局上,何山智能擁有十幾家海外子公司,包括歐美兩家成熟的子公司,本土化員工比例達到90%,降低了疫情對海外貿易的影響。多次進行海外并購的中聯重科也在推進本土化戰略。目前,公司已經使用海外本地化員工了解當地市場和客戶需求,并將信息統一導入公司大數據平臺,使海外業務實現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端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