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經被廣泛使用,如吸管、餐具、購物袋等。對于這些常用的一次性消費品,人們往往用后就扔掉,很少回收,大部分成為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球每年生產約1億至1.5億噸一次性塑料,其中約800萬噸最終被傾倒入海洋。
如今,外賣食品的消費呈上升趨勢,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垃圾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鼓勵會員國開發一次性塑料產品的環保替代品,對替代品進行生命周期評估,并量化潛在的環境影響。近日,聯合國最新報告應運而生,即【0x9A8B】。
生命周期評估(LCA)是指量化全球或區域的潛在影響(如氣候變化、酸化、富營養化等。)從系統的角度來說。具體地說,它是指評價與環境有關的各種輸入和輸出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潛在環境影響。其中,環境投入和產出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排放量和固體廢物。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提取、生產、使用、后續管理或回收,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運輸過程。
本報告在回顧和分析LCA研究的基礎上,旨在分析和比較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替代品的環境影響,為LCA實踐者、決策者和公眾提供啟示。研究中所指的外賣食品定義為快餐的類型,就餐地點不是快餐店,而是家里或工作的地方等。評價的包裝替代品主要包括一次性包裝和可重復使用的替代品,還應保證外賣食品的正常儲存和運輸。
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基于以下七個維度討論各種外賣包裝對環境的影響。
第一,使用次數。研究表明,當重復使用足夠次數時,可重復使用的塑料包裝比一次性塑料包裝更環保。例如,許多學者的研究表明,可重復使用的塑料包裝比一次性PS容器或一次性木質包裝具有更好的環保性能(Baumann et al .(2018);阿科爾西等人(2013年).此外,一些學者強調完善的系統和有效的運輸方式對再利用和環境的重要性。
第二,包裝功能。影響食品種類和包裝類型匹配程度的因素很多,比如能裝多少,能運多少,能不能裝熱的和/或液體的食品,能不能防止浪費和變質等等。例如,沒有適當涂層隔離的紙箱可能不適合運輸蘸有液體醬汁的食物。而且相對于包裝的原料和最終的回收方式,更關鍵的環保參數是包裝的新鮮程度。這一結論得到了大量文獻的支持。包裝中的食物通常比包裝本身對環境的影響更大。三。包裝重量。一般來說,在功能相同的情況下,每個單元的包裝越輕,其環保性能越好。比如用三種一次性塑料材料(PLA、PET、PS)做草莓的翻蓋容器,因為聚苯乙烯(PS)包裝材料更輕,所以環保效益會更好。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果蔬包裝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有六種不同類型,分別是:XPS、OPS、PET、RPET、PLA(玉米)、PP,這六種包裝中,擠塑聚苯乙烯(XPS)外賣食品包裝重量輕,對環境影響小。而且在長途運輸的情況下,輕包裝往往對環境有利。但是XPS產品太輕,容易被風吹走,最后變成垃圾。而且XPS包裝的回收需要很高的成本。目前回收體系不完善,這些包裝大多只能掩埋或焚燒。
四。包裝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環境影響。對比不同材質的一次性外賣包裝,很多研究表明,PS、XPS、紙質包裝往往比其他包裝替代品(PET、PLA、PP、鋁)具有更好的環保性能。詳細來說,與化石基替代品和紙制品相比,后者在制作食物托盤方面優于前者。紙質一次性食品包裝在氣候變化、酸化、富營養化和光化學臭氧產生等幾個影響類別中更環保(Johansson等人,2019年)。在比較PET、PLA和PP的同時,通過分析這三種替代品制成的三種一次性外賣食品包裝,學者們發現PLA包裝對環境的影響更低。另一項研究表明,當可以重復使用時,聚丙烯(PP)容器對環境的影響小于玻璃容器(Gallego-Schmid等人,2018年)。
動詞(verb的縮寫)生產路線和使用的資源。外賣食品包裝看起來一樣,但生產路線和使用的資源可能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環境影響。例如,在生產一次性塑料包裝時,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化石或生物基(玉米、木薯淀粉、森林剩余物等)。)資源,另一種是一次或二次(如回收)資源。生產路線的成熟度也對環境有影響。化石基塑料包裝生產更為成熟,然而,生物基塑料包裝尚未大規模經濟生產。小規模生產偏高,整體不成熟,但發展潛力大,會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不及物動詞回收管理。與一次性塑料包裝相比,一次性紙包裝等可生物降解材料在最后階段的處置方式非常重要。回收、焚燒或填埋是否會影響此類材料的優先級別。當工業堆肥或厭氧消化到位時,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裝將顯示出良好的環境效益。然而,在廣泛使用垃圾填埋的國家,盡管一次性紙包裝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但與一次性塑料包裝相比,它仍然不適合。研究表明,在垃圾填埋場,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最終會降解產生甲烷。如果填埋場的甲烷捕獲率不高,而是很低,就會加劇全球變暖。這就引出了第七個關鍵點——因地制宜。七、因地制宜。很多因素會隨著地理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從生物基塑料生產的原料到最終的廢棄物管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地理因素都會影響到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另外,整體的地理環境也塑造了各個地區消費者的行為,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低碳發電技術等東西。所謂你的蜂蜜,你的砒霜,適合A地的環保包裝材料,不一定是b地的最佳選擇,一切要從實際情況出發。
報告除了總結環保知識,為普通消費者構建評價框架外,最后還為決策者和LCA實踐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對于決策者來說,相關外賣食品包裝政策的出臺要以制度為依據。
一方面,政策制定者要關注當下,政策要適應地理環境,關注生物基原料、技術設備和相關消費行為的當地生產情況,考慮材料之間的差異,包括功能和生產路線的差異;
另一方面,決策者應該采取預防措施,澄清現有包裝解決方案的潛在影響。
另外,LCA分析并不是包羅萬象的,這個工具很少涉及食品安全、海陸垃圾的生態影響等知識。所以決策者也要多渠道獲取相關信息,科學制定政策。
對于LCA從業者來說,為了減少外賣食品包裝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除了要考慮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和包裝材料的差異性,還要做好生產和建模過程中的數據收集。在后續的LCA分析中,應更多考慮技術的成熟度和規模,探索更多不可降解的包裝材料,豐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