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演員跨界已成為流行趨勢。眾所周知,劉曉慶對珠寶的研究造詣頗深,近期更是跨界到珠寶領域,一手打造了自己的珠寶品牌——劉曉慶珠寶。不同于那些流水線上的產品,劉曉慶珠寶更多的是把珠寶當成是人生作品來對待,講究珠寶的內外兼修,讓每件珠寶都能成為一個經典作品。畢竟,劉曉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口碑的保證。近期,還和故宮宮廷文化聯名,推出一款以牡丹為靈感的國色春曉系列珠寶,傾情演繹“燃系人生”。
劉曉慶珠寶,是一個將新時代女性價值觀融入東方美玉的珠寶品牌。精工細作的珠寶和獨立、自信的女性價值主張互為表里,傳遞出劉曉慶珠寶既引領時代精神,又承繼經典哲學的品牌文化。
這樣的品牌定位源自劉曉慶珠寶創始人劉曉慶對珠寶的獨到見解。作為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知名演員,劉曉慶的風格一度被看作是最潮的時尚風范,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時尚啟蒙老師。而如今,劉曉慶要把這份美的沉淀賦予自己最愛的翡翠,向大家分享她對于美的理解和對美的堅持,這也是創辦劉曉慶珠寶的原因。
劉曉慶珠寶,由愛而生
熟悉劉曉慶的人都知道她對翡翠的偏愛。每每出現在聚光燈下,我們都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和亮眼的翡翠。若說起翡翠之美,幾乎能耗盡詞典中的褒義詞。而劉曉慶老師的解釋卻是云淡風輕:“知道為什么駱駝愛吃菠菜嗎?就像我喜歡翡翠,沒有理由呀!”
喜愛翡翠的同時,劉曉慶也變得越來越懂翡翠。多年以來,她所收藏的諸多翡翠實現了價值飛升,也可窺見她獨到的眼光。她曾自信地表示:“如果有一天我跌倒了,我的翡翠足以讓我東山再起”
如今,劉曉慶所創立的“劉曉慶珠寶”,便旨在傳播翡翠文化。將東方君子文化的內涵,與西方工藝的匠心相碰撞,發掘翡翠之美。
君子役物,玉汝于成
珠寶,不僅僅是一種裝飾,也是一種精神力量。古人說:“君子如玉,貴其雅之。”便是這樣的道理。在儒家文化中,玉石的形象更是作為君子的象征,蘊含了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內涵。
《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禮記?玉藻》中:“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也體現了古人對玉石的偏愛和對品德的注重。與追求奢華的外在不同的是,玉石更注重內在品格的體現。
屈原在《離騷》中塑造的貴公子也是以香花、香草、美玉為飾,處處彰顯出自己高潔的君子形象。君子佩戴玉飾還有利于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行走、坐臥都要合乎禮節,向世人展示了君子行為的光明磊落。
翡翠屬玉,卻高于玉,因為翡翠能更好的體現玉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于是它也被稱作玉中之王。翡翠的這一特質也正好契合劉曉慶塑造的武則天形象,武曌雖以女子之身登九五至尊,但卻能明察善斷,勸課農桑,被史書奉為一代明君。
因此劉曉慶珠寶不僅只是一個珠寶品牌,同時也是一個弘揚人文精神的文化品牌。
斯人如玉,久過流年
劉曉慶與翡翠,似乎是冥冥中結下了緣。
作為一直處在時代前沿的中國傳奇表演藝術家,劉曉慶演繹了無數經典女性形象,青春朝氣的小花,勤勞善良的胡玉音,位高權重的慈禧,霸氣統領的武則天,貫穿了改革開放后的電影發展史。而劉曉慶也憑借精湛演技多次榮膺影后桂冠,無愧為演員中的“翡翠”,玉石之王,內外兼修。
劉曉慶與翡翠的因緣際會不可謂不玄妙,這讓劉曉慶珠寶的應運而生順理成章。
目前大眾對于翡翠認知的不足,也是劉曉慶意圖推廣翡翠文化的原因之一。在先秦時期,從統治階級到平民都具有濃厚的玉文化意識,都把玉和玉制品放在崇高而純潔的地位。
但由于翡翠硬度高、數量少的特點,翡翠被劃分到寶石之列。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很少有人會舍得對翡翠進行設計加工。在如今的珠寶界,缺乏設計感可想而知對翡翠的影響有多大。
劉曉慶珠寶立足東方美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集東方文化之內涵與西方工藝之匠心,重新定義翡翠珠寶的年輕形象和未來形象,會為翡翠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的劉曉慶洗盡鉛華,沉淀下來的是自信、果敢與溫婉的氣質,也保持著年輕的心態和恬淡的心境,所謂君子懷德,斯人如玉。
劉曉慶珠寶同樣會以卓越品質塑造永恒的價值。玉石伴君以時間,亦久過時間,看流年飛轉,芳華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