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中國,對于幼兒的教育也被眾多爸媽所關注,雖然中國人由于多方面的影響,對于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十分缺乏,但是對孩子的關愛卻并不缺少,如何通過早教讓孩子健康的發展,也是很多人會思考的問題。
而西方教育與我國不同的是,他們是以兒童為中心,有針對性的滿足兒童與家長的個別化需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及時去調整教學服務內容,而我國的早教機構更多的是將孩子作為馴良對象,直接或者通過家長給0-3歲兒童提供一種規定性的訓練,較少關注兒童內在發展的心理需求,缺少對兒童行為問題的個性化指導。
我國早期教育除了兒童保健模式是以家長為對象實施教育之外,私營早教機構和社區指導項目對于家長指導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要做到以家庭為主導的早教計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注重家長的參與度,早教的效果可能不會那么明顯,早期教育,就是0-3歲階段,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所有的教育基本都是在家庭完成,如果早教中心沒有注重家長的教育,那對孩子來說,就是負擔。
在內容上,重視智能訓練,輕視人格和社會性培養。相比認知訓練,對嬰兒的情感、社會性以及言語進行訓練難度更大。因此,私營早教機構和社區指導模式在教育內容上更多側重于對兒童感知和運動能力的訓練,對于情感、社會性以及言語的訓練相對不足。而兒童保健模式近年來在原有認知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了關于培養孩子良好氣質和健康情緒的知識。但是相比認知訓練頗為詳細豐富的指導方案而言,健全人格培養部分略顯單薄。
總的來說,早教機構不過是國內還是國外,只要能讓孩子和家長收益,那就是合適的,早教機構應當了解家長的早教需求,并根據家長的需求去設計出符合孩子適合孩子的早教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