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亞迪的廣告在分眾刷屏,廣告語“比亞迪,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怒刷品牌認知,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進一步被強化。
比亞迪最近上市的旗艦產品漢系列表現亮眼,僅9月,漢就批量交付5612輛,環比大增40.3%。今年知名汽車獎項汽車創新大獎也將“最具創新量產品牌——新能源動力總成”的獎項首次頒給中國車企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賽道有變
2020年的疫情并沒有給新能源和科技概念的公司帶來多大障礙。相反,在特斯拉一路瘋漲的東風勁吹之下,比亞迪、蔚來、理想和小鵬等一眾新能源汽車的行情均是水漲船高。
電動車市場里排名第一的特斯拉總市值達3萬億,營收破1000億,而比亞迪電動車營收也突破到了500億。比亞迪不但是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上占據龍頭,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里的第二把交椅,其總市值破萬億也并不過分。特別是在蔚來等瘋漲的前提下,如今來看,比亞迪甚至被嚴重低估了。
而且伴隨比亞迪今年獲得“最具創新量產品牌——新能源動力總成”的汽車創新大獎,其也徹底擺脫了廉價中低端的產品形象。比亞迪外在的銷售數據和品質、創新上均大有改觀,這是崛起的大品牌該有的氣象。
收獲頗豐的不止比亞迪。遠赴美國上市的蔚來如今市值已經突破330億美元,年內暴漲了500%。而今年8月8日,小鵬汽車也正式向美SEC遞交招股文件。
不過一直有觀點認為,沒有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包括比亞迪在內的電動汽車就走不下去。但政策和市場對于電動車市場始終青睞有加。2021年的雙積分政策出臺,以及新能源購置補貼延續到2022年,都是給比亞迪等電動汽車品牌的強心劑。
在賽道、概念等加持下,新能源汽車似乎裝上了火箭,然而在混戰中殺出重圍的品牌不多,那些能在分眾電梯媒體上投放廣告的都已經是經歷一番激戰后笑看風云的品牌。目前業內共識,蔚來、小鵬汽車皆是造車新勢力的品牌“新人”,比亞迪則是始終扛住中國電動汽車大旗的“老人”。
相對來說,小鵬P7曾被給予厚望,只是售價和比亞迪漢相同,卻在續航里程、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上距離更成熟的比亞迪有很大距離。
其實,電動汽車產業最需要的就是錢,畢竟電動汽車比科技、比智能,最后其實比的還是錢。2019年特斯拉研發金額約為93億人民幣,而緊隨其后的比亞迪也高達84.2億。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與二者的研發投入是幾十億的差距。
所以不難看出,電動車行業“新人”與“老人”的差距,對于蔚來、理想和小鵬來說,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確是他們咬緊的目標,二者在投入、規模、銷量上都持續搶占高位,更不用提近期比亞迪廣告在分眾不斷霸屏、搶占消費者心智產權。按照目前形勢,一眾電動車品牌或也將調整賽道,面對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雙雄格局。
國內新勢力亟需做大做強
強化成品牌認知是關鍵
在電動車領域,許多消費者對于市面上除特斯拉、比亞迪之外的品牌,其實認知相當有限,中國其他電動車品牌亟需做強做大,才能抵抗特斯拉的進攻。原來的電動車鐵粉遠遠不能撐起蔚來、理想和小鵬的未來。
如果錢、規模、銷量比不過領頭羊們,那該如何調整賽道,搶奪市場?
不妨嘗試圍堵共同敵人,并將錯位競爭優勢強化成品牌認知。
在品牌認知的構建上,這些企業都曾有過不錯的嘗試。比如當年分眾給小鵬G3汽車定下的“輕輕一按,自動泊車”的廣告語就十分洗腦,不僅將自動泊車與小鵬的品牌建立了強關聯,更進一步確定了小鵬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優勢。而更燒錢的蔚來汽車,也曾在分眾刷屏,引發關注。但消費者是健忘的,如果品牌認知和記憶錨點不夠強大、不夠持續,消費者的注意力就會很快被對手吸引。
當然品牌認知也并非“喊口號”簡單一句廣告語而已,品牌認知的建立仍需依賴品牌產品。
例如小鵬的自動泊車雖然深入人心,但新上市的產品亮點不清晰。而且產品如果沒有不斷滿足用戶的升級需求,則很擁有終身用戶。沒有終身用戶的企業,就沒有競爭力。
而蔚來汽車,圍觀的多,下單的少,銷量和交付的情況都足以說明,蔚來在高端車蔚來品牌的高端化特征沒能順利進入消費者心中,品牌拳頭打得仍然不夠集中。理想也同樣如此,品牌缺乏明確的亮點。二者都未能深入消費者心智的“錨”。
整個電動車市場都期待和歡迎比亞迪的崛起,畢竟比亞迪給中國電動車整體市場提供了強心劑,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中國電動車品牌其實大有可為。但不可忽視的是,只有國內電動車整體實力增長,或許才有可能抗衡巨擘的競爭,而并非期待某個“英雄”品牌單槍匹馬作戰。
如果再將視野放大,兩強相爭,死掉的反而是排名第三或第四的對手,這是常有的事。所以如何擺脫汽車廣告“三大優勢七大賣點”的毛病,盡快找到品牌的核心優勢和勾住消費者心智的“鉤子”;如何利用分眾強大的品牌引爆能力迅速占領主流消費人群,這是其他電動車品牌應該思考的問題。
其他國產電動車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展示自身的特色和價值,形成持續的品牌認知,持續強的品牌聲量,保證自己在兩強之外還有聲量存在,讓用戶與品牌建立強聯系,讓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化為不假思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