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寵物用品訂閱電商“MollyBox魔力貓盒”已經完成了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DCM領投,九合創投、原子創投跟投,團隊此前曾獲得過九合創投領投的天使輪和Pre-A 輪融資。
MollyBox是針對養貓人群的一個訂閱制電商,單個盒子里包含了主糧、零食和玩具,用戶除了以可以按季度、年訂閱外,也可以單月購買,單價在300元左右。MollyBox 的創始人及CEO居一告訴 36氪,目前 MollyBox 的總付費用戶中,接近 70% 為訂閱用戶,平臺現階段的用戶月增長水平為35% 。
在盒子的設置上,考慮到主糧的選購和遷移門檻都比較高,并不適用于盲盒推送,但主糧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消耗品,所以MollyBox只是將主糧作為區分不同 SKU 的基礎選項,用戶可以根據貓的年齡段以及具體的喂養訴求進行選擇,目前有80個SKU。在推出MollyBox之前,團隊通過運營的測評類內容自媒體“一犬一話”積累了供應鏈端資源。
MollyBox的“盲盒”主要體現在玩具和零食部分,和主糧不同,零食和玩具的品牌集中度低,都是典型的“有品類、無品牌”的市場,從C端用戶和B端品牌兩端都存在機會。
消費者對于零食和用品類產品通常的購買習慣是來自于線下寵物門店等渠道的推薦,所以盲盒的優勢在于,在不改變過往的購物形式,以較低的成本讓用戶接觸到了更豐富的產品。
本質上,MollyBox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將只是把周期性消耗的產品,由過去單獨多次的購買,轉換為打包購物,從而在一定周期內都將用戶綁定在平臺上,通過定期交互來不斷獲取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并向上反饋到供應鏈。
對于B端,當綜合平臺的流量紅利已經消失時,單純的廣告很難為品牌方提供具體的轉換率,而MollyBox的訂閱用戶本身就是垂直流量,相對精準,通過所以非標品部分的推送可以理解為MollyBox針對B端的廣告業務,讓產品觸達用戶的同時,也通過 MollyBox 獲取市場反饋。
年輕養寵人群崛起,以及這部分人群不斷提升的消費力和消費意愿是一眾新興寵物品牌出現的機會,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當現有渠道的對于這些新品牌而言或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時,它們自然就需要借助新渠道來觸達新用戶,我們看到,如“句句獸”、“少女的貓貓罐頭”等新興寵物品牌都在 MollyBox上進行售賣。
現階段國內的寵物零售渠道主要分為線上電商、線下門店兩大類,KA 渠道相對弱勢,但整體來說,沒有突出的渠道品牌,這是 MollyBox 作為新渠道的機會所在。居一告訴36氪,MollyBox 想通過盒子的形式來改變傳統寵物用品的消費方式,本質上在做的是一個生活方式類的事情,因此,團隊也在突出 MollyBox 本身的品牌感,用做品牌的思路來做渠道。
在具體的打法上,團隊會很強調 MollyBox 的露出,通過每月主題設計的外包裝來制造社交分享點,和大多數新消費品牌一樣,MollyBox 也選擇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年輕用戶較為集中的平臺和 KOL 合作進行推廣,再將用戶導流到自己的小程序平臺上。
考慮到用戶在單個盒子內,體驗過特定單品后持續購買的需求,MollyBox也會將盲盒中推送的單品單獨上架銷售,據介紹,這類產品的售賣占到了12%的GMV。
訂閱電商是36氪持續關注的細分領域,在美國等海外市場相對比較成熟,以 Stitch Fix 為典型代表,到了寵物細分領域則有 BarkBox 。訂閱形式之下,底層其實是會員電商的邏輯。除了給用戶按月寄送盒子外,借助微信群運營,MollyBox 團隊也會為訂閱會員提供更針對性的服務,例如收集用戶對于每一期盒子內產品的反饋、了解訂閱用戶養寵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按需調整配送內容等。
在國內,關于訂閱電商的機會除了綜合電商的流量生意越來越成為頭部品牌們的游戲、供應鏈需要借助新的渠道服務細分人群的細分需求外,支付方式和信用體系的搭建成熟也是條件之一,以 MollyBox 為例,考慮到一次性訂閱 12 個月的均價在 2000 元以上,團隊在支付上已經打通了芝麻信用,用戶分期付款即可,降低了消費者的心理門檻,現階段,MollyBox 的年訂閱用戶占到了整體付費用戶的 34% 。
對于 MollyBox 來說,在下一階段,除了強化品牌外,也會進一步完善會員體系,在包括產品推送層面的個性化在內的產品體驗上進行優化。
團隊方面,MollyBox 團隊位于上海,創始人居一哥倫比亞大學畢業,15年從清華博士項目退學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