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間,雙匯發展公布2017年財報稱,去年實現營收504.47億元,同比下降2.65%;實現凈利43.19億元,同比下降1.95%;基本每股收益為1.31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
其實近幾年,許多股民都開始質疑雙匯“白馬股”的走勢。
盡管業績倒退的幅度較小,但這是雙匯發展20年來首次遭遇凈利潤同比下滑。1998年登陸深交所時,雙匯還是一家體量較小的上市公司,營收略超20億元,凈利潤不到7000萬元。但經過20年的持續發展,雙匯的營收已經超過500億元,利潤逾55億元。
不過,2017年報的出爐給這種發展的持續性打上了一個問號。曾經報道,雙匯發展旗下火腿腸、烤腸和午餐肉等高溫肉制品的業務正遇到發展瓶頸,收入增長曲線變緩。為了維持增長,雙匯發展漸漸向屠宰和生鮮業務轉型,但新業務的利潤率卻遠不及傳統業務。
2014-2016年,雙匯發展高溫和低溫肉制品業務的收入增長均陷入停滯,但生鮮凍品業務依舊實現收入增長,從而帶動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繼續擴張。不過,到了2017年,生鮮凍品業務的收入增長突然也陷入了停滯,這直接導致雙匯失去了維系業績增長的最后一個引擎。
方正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去年分季度豬肉價格增速為-4.42%、-23.19%、-23.16和-15.12%。
分紅方案也凸顯出上市公司面臨的考驗。2012-2016年,雙匯發展每次分配方案的派息都超過1。1元/股,其中2016年派息最多,達到21元/股。2017年度派息金額不如以往,預示公司增長遇到一定障礙。
此外,去年也是雙匯發展高層人事變動頻繁的一年,職工代表監事李連魁、副總裁宋保國和劉清德相繼辭職,劉紅生也不再擔任副總裁職務。
平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2017年底新管理層順利接班,人事調整或帶來業務端新變化,期待肉制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從而重新打開業務及估值瓶頸。
上述兩家券商依舊看好雙匯發展的后市,雙雙給予上市公司“強烈推薦”的評級。方正證券預計雙匯發展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49元、1.66元和1.80元,平安證券則預計,雙匯發展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43元和1.57元。
3月27日收盤,雙匯發展報25.32元,股價較前一交易日持平。
不過,雙匯發展能否繼續成為“白馬股”,還需仰仗生鮮凍品業務的擴張。上述兩家券商的盈利預測意味著2018年每股收益分別增長13.7%和9.2%,如果2018年的增長動力不足,較為樂觀的預測將很有可能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