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想微博宣布正式更名為“聯想中國”,同時還在微博里寫到:“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中國的未來在智慧創新,聯想的力量是要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模樣”。
據分析,聯想這一次更名的重要原因是希望將聯想全球化戰略鎖定在中國市場上,為此,聯想將會在后續投資3億在國內建立研發基地,以此表現聯想對于中國本土化市場的強大信心,借助國內的市場優勢再加上聯想本身原有的技術,確實有能力在這個時代掀起一場技術創新的浪潮。
曾經的聯想一直與中國的PC市場共同成長,一直堅持著走出中國的戰略,如今的聯想確實已經實現了當初所期望的目標,作為支持民族品牌的一員我們為之自豪。當然除了我們看到的成就之外,更多還是希望聯想能在中國的市場上擔任更為重要的角色,帶動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但是這一次聯想的更名,使得聯想陷入到了一場輿論危機之中,讓聯想成為了今日的焦點,雖然聯想發表聲明致歉,但是國人并不買賬,聯想的這一步是否弄巧成拙,再者為何聯想會因此被眾多國人吐槽不愛國?
首先我們來看,一般國內企業的名字如果帶上中國兩個字都是中國在前,例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而凡是國外的企業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則會將中國放在后面,例如:“索尼中國”、“蘋果中國”。由此,“聯想中國”這個名字,我們到底該怎么解讀?我想恐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今的聯想暫且不論改名的背后是否隱藏了某些信號,我們只看當下聯想的作為是否還擔得起民族品牌的稱號。
首先,聯想的總部早已搬離中國設立在美國紐約,聯想的新產品優先供給美國市場,再供給中國市場。其次我們來看價格,同樣配置的電腦,在美國,聯想品牌的價格總是比其他品牌的低20%-30%,而在國內,同配置的電腦價格,聯想高出其他品牌50%。最后我們來比較一下聯想自己的產品在國內外的價格,我們以聯想的Thinkpad X1 carbon為例,在美國的售價折合人民幣約14800元,而在國內的售價達到了30000元,價格整整高出一倍。
早在2008年的時候,聯想就因為X300國內外的價格差給出過解釋:“如果在國內定價太便宜,用戶可能會覺得產品不好。”面對這樣的解釋,實在是不知道說什么好,口頭上以民族企業自居,而實際上只是將民族的支持當成手中用以牟利的愛國牌罷了。雖然聯想在過去的歷史之中無愧于中國民族企業,但是如今的聯想想要擔起民族企業的稱號恐怕很難,如果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民族企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因為沒有這些一切都無從談起,而國家的發展也離不開民族企業的反哺,兩者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民族品牌不是頭上的冠冕,而是一種責任,企業不管飛得多高多遠唯有懂得回饋國家和民族才真正配得上民族企業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