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毛筆是最主要的書寫工具,然而近代以來,以鋼筆為首的硬筆傳入我國,成為我們中國人現(xiàn)在寫字最主要的工具。那么鋼筆到底是怎么被發(fā)明制造出來的?又是怎么流傳到我國的呢?
幾乎是在我們的祖先發(fā)明了毛筆的時候,古埃及人先后發(fā)明了蘆葦筆和羽毛筆。可以說,我們的祖先自開始用筆書寫之后,便一直使用軟筆,而西方人則一直使用硬筆。
這是為什么呢?除了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外,恐怕與東西方文字的造型特點有直接關系。
我們知道,我國的文字是象形方塊漢字,書寫的時候,要求橫平豎直,講究方正。用軟筆書寫,便可以補救橫不平,豎不直的缺欠。西方的文字是拼音字母文字,圓圈曲線較多,書寫的時候,要求流利順暢,所以更加適用于硬筆。這也正是中國的毛筆所以不能西傳的原因。
鋼筆,也稱自來水筆,它的前身是蘸水筆。蘆葦筆和羽毛筆當然屬于鋼筆的前身。不過,我們現(xiàn)代人所說的蘸水筆,是指金屬蘸水筆,也就是蘸水鋼筆。世界上第一支金屬蘸水筆,據(jù)說是1780年英國的一個名叫哈利斯的人首先發(fā)明的。但由于技術問題,筆尖過硬,容易劃破紙面,因而未能得到普遍推廣。到了182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有個名叫詹姆士。倍利的人,又制出了一種新型的金屬筆尖,由于經(jīng)過了特殊加工,使筆尖比較圓滑,書寫流楊,所以當時深受人們的歡迎。
金屬蘸水筆雖然比蘆葦筆、羽毛筆進步了許多,但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人們必須隨時攜帶墨水瓶,而月.要不斷地寫寫蘸蘸,蘸蘸寫寫,很是麻煩。
后來,人們開始嘗試著往金屬筋水筆的筆桿里灌些墨水,讓墨水從筆桿里逐漸流向筆尖,這樣便解決了常蘸墨水的問題。然而,由于筆桿上沒有任何控制墨水的東西,所以墨水總是在人們書寫時,自由泛濫,常常把紙面搞得到處都是滴下來的墨水,一塌胡涂。隨著橡膠的發(fā)現(xiàn)與利用,人們又為鋼筆裝上了膠囊,但鋼筆漏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有人甚至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在筆尖上裝一根細細的金屬針,不用的時候,堵塞墨水通向筆尖的通道。寫字時,取下金屬針,再使墨水流向筆尖。即便如此,筆囊里的墨水一也總會因為一些意外因素外漏。
1884年,美國有個叫沃特曼的人,他在一家保險公司當職員。一次,他和一個顧客簽署一項合同,這是一筆數(shù)額巨大的生意。可是當那位顧客用沃特曼遞給他的那支帶有膠囊的鋼筆簽字時,由于鋼筆漏水,竟把合同玷污了。當沃特曼又去取新的合同書時,有一位競爭對手竟乘虛而入,和這位顧客簽署了合同,奪走了這筆巨額生意。為此,沃特曼十分生氣和懊喪,他立志要設計、制造出一種不漏墨水,能自動控制轟水,使用又方便的鋼筆。
經(jīng)過不斷研究和觀察,他發(fā)現(xiàn)關鍵在于墨水流通與空氣的關系。他首先在鋼筆囊里安上一條極細的空心小管,使自動流下的墨水點點滴滴地流。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然后他又給筆尖加’r一個小小的筆舌,作為輔助性設備,使這個小小的筆舌像一個小蓄水庫,攔截并存儲多余的墨水,使流下來的墨水源源不斷供給筆尖使用。
沃特曼的鋼筆后來制造成功了交各方面都達到了比較埋想的要求。這種筆一經(jīng)問世,便以年銷量幾百萬支的驚人數(shù)字,風靡世界。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鋼筆,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也與沃特曼當年發(fā)明的鋼筆基本相似。
直至清朝末年,美國生產的華脫門。派克等名牌金筆相繼出現(xiàn)在我國市場。但當時價格昂貴,只有官吏豪紳和洋行買辦們才用得起。后來,各地紛紛設立學堂,增添了外文、數(shù)學、理化等課程,為了寫外文和聽課記筆記,這種筆又擴大成為富家子弟讀書插在制服口袋上的時髦裝飾。
1928年,我國第一家自來水筆工廠在上海創(chuàng)辦,著名的土海金星筆廠也是這一時期創(chuàng)建的。
隨著科學技米的發(fā)展,鋼筆也在不斷更新,出現(xiàn)了很多搭載先進技術的鋼筆,鋼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