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人來說,吃飯并不僅僅代表著果腹,更是一種享受,而對于離家在外的人來說,家鄉(xiāng)的味道才是緩解思鄉(xiāng)之情的良藥。而對于陜西一帶的人來說,肉夾饃則是最能慰藉味蕾的食物之一。那么,肉夾饃哪個牌子好吃呢?樊記肉夾饃的優(yōu)勢在哪里呢?為何會全國知名呢?
樊記肉夾饃 口味繁多食后余香不散
西安賣肉夾饃的店鋪數不勝數,相比于全國其他特色美食,肉夾饃的賣相平平無奇,可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甚至有些土里土氣的饃,卻成了西安在全國人民心中的一張城市名片。白胖的面餅,熬了許久的肉,食材簡單直白,其“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后余香久不散”的食物觀感征服了無數吃貨的胃。當然,西安的“肉夾饃”也不僅如此,食材和吃法上都如此直白,自然要在分支上做文章。現如今,西安的肉夾饃還衍生出清真臘牛肉夾饃、岐山臊子肉夾饃和潼關肉夾饃等等。
“樊記臘汁肉夾饃”作為西安的老字號,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史。1904年,南院門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小食鋪里,店主樊炳仁推出了現在負有盛名的樊記臘汁肉夾饃;1925年,其子樊鳳祥啟用字號“義茂春”,延續(xù)了樊記臘汁肉夾饃的發(fā)展歷程;1956年,公私合營后,樊記臘汁肉夾饃老店又從營樊記臘汁肉鋪發(fā)展成為國營西安臘汁肉鋪,歸碑林區(qū)飲食公司管理;1982年,樊家第三代樊少華之母帶領家人脫離國營自己創(chuàng)建“樊家臘汁肉夾饃”,并注冊了商標。這,才成就了每一個老陜心中獨一無二的“樊記臘汁肉夾饃”。
多年來,樊記肉夾饃以選料精、用料全、火功到,肉色艷,味美,濃郁芬芳,久貯不變而出名。踏進樊記,你隨時會看到操著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和外國人,他們或是經朋友介紹、或是網絡搜尋、或偶遇來到這里,只為滿足口腹之欲,品嘗這美名遠揚的地道美味。
除了現場吃,食客還可以選擇打包帶走。打包種類多達四十多種,口味的包羅萬象都得益于樊記與時俱進的口味科研。1989年,樊記臘汁肉獲得原商業(yè)部授予飲食業(yè)優(yōu)質產品“金鼎獎”稱號;1999年,獲陜西省商務廳、陜西烹飪協會授予“陜西名小吃”稱號;2000年,獲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名點”稱號和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 2001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正是這種經久不衰的品牌傳承和創(chuàng)意的延續(xù),才有了現在這口碑載道的西安“忒色”。
肉夾饃攢不攢勁,最關鍵的地方便是肉夾饃的靈魂——臘汁肉。上等豬硬肋肉加秘制的幾十種香料,用陳湯燜煮五、六個小時,趁著熱氣騰騰的時候,我們能透過香氣縈繞的白霧中看到肉質的軟爛彈牙,色澤紅潤。肉夾饃光有肉還不行,這饃更有講究,肉夾饃的饃一定是要“虎背鐵圈菊花芯”的白吉饃。兩面鼓起,焦香怡人,切上一刀臘肉,澆上兩勺臘肉汁,富裕的口感充斥在唇齒之間,勁道的肉質反復咀嚼,濃醇酥香挑逗著你的味蕾。一個簡單的肉夾饃便像是一個極具沖擊力的引爆彈,點亮你身體里的每一根神經元,帶著獨特而充實的巨大的滿足感豐盈著你,這便是每一個餮客的日常,也是每一個老陜的日常。
無論城市怎樣變遷,人們挑剔的口味依舊不變,食物傳承的華袍下是更迭不輟的人文歷史。人間百態(tài),酸甜苦辣,漂泊的游子像是一張高飛的風箏,總有一根無形的線繩牽引,飄得再遠也能找到家。這根線像是無形的臍帶,連接著游子故鄉(xiāng)的記憶。什么是故鄉(xiāng)的記憶?或是破舊的老宅,或是弄堂里斑駁的白墻,抑或天色漸明后的魚肚白,千萬人對于故鄉(xiāng)的追尋,總有千萬條路。時日如飛、歲月如歌,多少人漸行漸遠,唯有故鄉(xiāng)特色美食的味道像是漢默爾恩的吹笛人,總是會為無處安放的心按下home鍵。言已至此,還說什么?走吧,鄉(xiāng)黨們,啃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