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現眾多的外國消費品的問題不是質量本身,而是忽視了中國的標準和法規。國際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天祥集團中國市場部總經理王建平對這一問題發表了看法。
最近包括ZARA、范思哲、愛馬仕在內的不少國際知名品牌被曝產品“不合格”,引起了消費者的諸多擔憂,為何享譽國際的品牌,在中國卻“水土不服”而屢爆“質量門”呢?
“在標準化體系上,中國更多的是注重產品標準,而國際上更注重基礎標準,比如原輔材料不準含某種化學物質等。”王建平解釋說,“隨著貿易的加強,中國產品與國外產品兩個不同的標準化體系之間出現沖突,也是自然而然的。”
國外品牌在中國經常栽倒在“標簽”及“使用說明”上。去年“3·15”前夕,浙江省工商局對范思哲、愛馬仕等進口服裝進行抽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不合格率接近六成,其中“使用說明”不合格占不合格總數的49%。
王建平介紹,按照GB5296.4(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規定,在大陸銷售的紡織產品的標簽上,必須包含8項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尺寸、生產商(經銷商)的地址或聯系方式、護理方式等,并且要求服裝在進口時就須標注好,“一些國外品牌的標簽,特別是原裝的標簽,很有可能不符合中國標準”。
王建平建議,國外品牌在進入中國時,一定要熟悉和研究中國的標準化體系。
同時,我國的標準化建設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主張要弱化產品標準,強化基礎標準,這樣才能在標準化體系上與國際接軌。”
來源 民族品牌網 www.mpzz.com.cn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