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Management)近來開設了一項為期一年的新課程:時尚與奢侈品MBA。師資名單里包括原帕森斯設計學院院長Simon Collins、Rebecca Minkoff首席執行官Uri Minkoff、Nike紐約數字化工作室總經理Ron Faris……
盡管這門課程邀請到的合作伙伴在業內頗有分量,可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以及如今大眾對于MBA抱有的質疑態度,令它很難在短時間內艷壓群芳——在《金融時報》評選的全球頂級商學院中,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Politecnico di Milano School of Management)和里昂商學院(EMLyon)先后都開設了時尚管理課程。
這些學校大部分位于巴黎、米蘭、倫敦等老牌時尚之都,其背后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奢侈品、時裝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呻S著國際時尚與奢侈品市場不斷發展,其他地區的產業亦同樣亟需專業人才。
比如,SKEMA商學院就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出一片校區;HEC和清華大學合作在北京開設了時尚與奢侈品高級管理項目;牛頓商學院則與香港時尚買手學院IFB合作,在當地開設國際買手與管理MBA課程。
可它會是塊黃金敲門磚嗎?結果令人沮喪:因為大部分奢侈品、時裝企業不會參加校招,而且開出的工資也遠遠低于例如銀行和咨詢公司等傳統行業雇主。根據美國雇傭機構Transparent Career的調研數據,咨詢公司的固定崗位職工年薪基本在1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6萬元),而時尚產業只有9.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萬元)。
自2013年起,倫敦商學院與與英國奢侈品聯盟Walpole合作開設相關課程,可每年430名學員中僅有12位能夠獲得來自Walpole的指導。學校MBA項目經理Fiona Allsop告訴《金融時報》,截至今日,真正從事時尚行業的畢業生只有24人。“這個產業需要你具有充沛的激情,才有可能成功。”她解釋說。
HEC從1995年起開設時尚與奢侈品課程,合作方包括LVMH、開云集團和歐萊雅。來自印度的機械工程畢業生Bhavna Suresh為了轉換跑道報考了這所學校的MBA課程,半年過后,她在導師和同學扶持下,創立出線上服裝租賃公司StyleBank。但可惜,它最終沒有撐過兩年的創業期——Bhavna Suresh最終仍是憑借自己作為技術型企業家的身份加入了柏林初創公司Rocket Internet,與時尚行業徹底道別。
事實上,大部分MBA畢業生都清楚,類似課程的意義除了課堂內容之外,更體現在人脈網絡的擴展上——結交校友,從而發現潛在的合作伙伴或伯樂,絕對是躋身時尚產業的最佳捷徑。
此前在投資公司工作的Katherine Wadsworth從倫敦商學院MBA畢業后,進入英國奢侈品電商Farfetch,出任資深經理?!拔以谶@里學會用另一種語言和時尚行業跨界交流?!彼f道:“至今為止,維護拓展人脈是我每日必修課程”。
另外的例子還有曾經在加拿大畢馬威工作的Andrew Tudor,他從HEC時尚MBA課程畢業后,被法國時裝屋Chloé相中,成為其銷售策劃經理。
當然,并非所有學生都像他們那樣好運,就連Andrew Tudor本人在入學時,也是躊躇不定?!拔揖桶阉?MBA)看做一次嘗試機會。”他告訴《金融時報》:“如果行不通,就回到咨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