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富含營養元素,用銀耳熬制而成的銀耳湯功效好,味道鮮美,是人們喜愛的美食。國內也出現了很多銀耳湯品牌,通江銀耳便是其中一個知名品牌,本文將為您介紹其品牌發展故事。
銀耳湯功效獲世人認可 通江銀耳展露風頭
捍衛榮譽誠信興業,通江銀耳展露“風頭”
今年45歲的陳彬是通江縣龍鳳場鄉人。自小,父母和老師口中常提及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成為他立身、待人、興業的信條。
中專畢業后,陳彬外出工作,通過多年打拼以及誠信經營,他事業有成積累了不菲的身家。2010年春節,陳彬購買了一批家鄉土特產——“通江銀耳”,送給朋友。誰知,后來聽朋友說,“通江銀耳品質太差了。”經過了解陳彬發現,“通江銀耳”雖然質量好,但由于成本高、工序繁、周期長導致通江本地也充斥著許多外地袋料銀耳,這些袋料銀耳打著“通江銀耳”的名號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更讓正宗的“通江銀耳”市場每況愈下。
作為通江人的陳彬感到很痛心。“一是痛心‘通江銀耳’品牌遭到破壞,二是痛心原本該成為富民強縣的產業竟然衰微,三是痛心有關商家只為逐利而罔顧誠信。”陳彬說,他決定返鄉種植銀耳,重塑“通江銀耳”這塊金字招牌。
2012年,陳彬成立四川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立了3個生產、示范基地。為生產真正高品質的通江椴木銀耳,陳彬帶領技術團隊在基地選址、耳堂建設、青杠木選取、菌種選擇、生產工藝等各個環節一絲不茍。“既然要做,就做最好”陳彬說。
2012年7月7日,一場洪災沖毀了陳河銀耳基地,損失高達400余萬元,并讓公司在六月收獲、保存在庫房的第一批5000余斤銀耳的品質受到了影響。如何處理這5000多斤銀耳?陳彬毫不猶豫地說:“深埋。”公司其他高層覺得太可惜,認為可降價處理,少受一點損失。陳彬毫不留情地批評了那幾位公司高層。他說,唯有誠信才能興業。
陳彬的堅持取得了成效,裕德源椴木銀耳深受消費者喜愛,先后榮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和“天府七珍”等榮譽。裕德源銀耳逐漸成為正宗、高品質通江銀耳的代名詞。
建立質量安全誠信體系 力保“通江銀耳”品牌聲譽
陳彬為了保證銀耳質量還建立了視頻互動和產品溯源系統,對生產基地、流程進行全程監控管理,消費者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對銀耳的生產全過程隨時查看。裕德源的每一盒產品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手機一掃消費者就可以知道它的產地、生長過程。“我們就是要讓質量看得見。”陳彬這樣說。
果如陳彬所料,消費者在通過視頻互動系統看到傳統的生產流程,不僅成為公司的忠實顧客,還成為公司的宣傳者。
在陳彬的力行下,裕德源公司形成了良好的企業誠信文化,并向耳農輻射,向更多的企業輻射。通過與其他企業聯合,陳彬與其他企業一起構建了通江銀耳誠信體系,他還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開展打擊假冒偽劣活動,一起重塑通江銀耳品牌。在他的努力下,通江銀耳的品牌逐漸恢復。在“十大品牌網”中的銀耳十大品牌榜中榜,通江銀耳企業已有三家入榜十大品牌,“裕德源”排名第七。陳彬還發起建立通江銀耳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讓更多的銀耳企業、耳農加入誠信體系,促進通江銀耳產業健康發展。
經過陳彬以及其他人的努力,如今通江銀耳的品牌價值已經由2011年的9734萬元上升到2016年的32.32億元。“通江銀耳”注冊商標在2015年更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誠信待民,授民以“漁” 帶領鄉親奔小康
陳彬所在的裕德源公司在生產椴木銀耳的基礎上,還生產椴木黑耳和香菇,并研發銀耳飲品、銀耳面膜等精深加工產品,就近提供300余個固定工作崗位。每年在種植、采摘等生產高峰期,臨時用工達1000余人。
為讓被假冒的通江銀耳坑慘的老百姓重拾銀耳種植的信心,陳彬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構建“裕德源通江銀耳誠信體系”,提供從耳堂建設、菌種選育、生產管理等技術服務,并以議定價格回收耳農按規范生產的銀耳,帶動百姓發展銀耳。
2013年,因公司前期投入大,資金運轉困難。公司有人勸陳彬先暫停發放工人工資,并把回收耳農銀耳的錢先欠著,等資金寬裕了再支付。陳彬否決了這個提議,他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答應員工和耳農的事情就必須無原則做到。”他四處奔走,籌措資金,最終度過了難關,沒有發生一起拖欠行為。
“我們的工資一直按時發放,銀耳款也從沒拖欠過。”諾水河鎮梓潼村村民唐和香說,她在公司上班的同時,又利用自己在公司學到的技術種植銀耳,并銷售給公司,比在外地務工強多了。目前,裕德源公司共帶動3000余戶耳農種植銀耳,戶均增收3萬余元。
陳彬還確立了“優先解決貧困戶務工、優先培訓貧困戶技術、優先收購貧困戶產品”的“三個優先”原則,帶動貧困戶發展銀耳致富,并主動攬責,把貧困村涪陽鎮石龍寺村作為公司的扶貧聯系村,帶動43戶貧困群眾發展銀耳。截止目前,陳彬共帶動了120余戶貧困群眾通過銀耳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