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民族企業,如今已經成長為全球化企業。但是以前民族品牌的發展處境是相當艱難的,不僅外資虎視眈眈,而且技術的落后讓民族品牌始終無法真正地站起來。直到后來開始效仿韓國,大力宣傳民族品牌,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海爾、長虹、聯想等一系列的民族品牌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契機,聯想正是在國人的大力支持下不斷的發展,到2005年完成了對IBM的并購,在當時可謂是轟動全球。
在此之后的幾年中,聯想的電腦業務已經在國內占據了主導地位,雖然說電腦的外形談不上好看,性能上也不見得比華碩好到哪里去,但是在國人的民族主義的氛圍下依然十分暢銷,在2012年就已經占據了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在之后一路大刀闊斧不斷,海外并購不斷。到2017年,聯想全球出貨量達到了5471.4萬臺,如果不是小米等眾多企業的沖擊,這個數字還會更大,不過銷量第一的寶座始終沒有企業能撼動。
在國內,聯想有國有企業、政府機關的訂單,這確保了即使有小米等筆記本品牌的沖擊,聯想仍有很大的市場。聯想不僅銷量高,同款個人電腦的價格國內的相比國外要高出20%,利潤不可謂不大。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消費逐漸趨于理智,面對國內外的價格差,很多人表示聯想已經忘了當初是誰支持他發展到現在的樣子?,F在的聯想,雖然已經進世界500強,但是聯想發展這么多年都沒有制造出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終究只能算得上是一家電腦組裝廠。
華為為什么發展如此之好,不僅是因為它是民族品牌,還因為華為掌握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與聯想截然不同的道路。華為每年不惜投入上千萬資金用于科技研發,如今一系列核心產品擺出來,5G技術、鴻蒙系統、麒麟處理器等,哪一個不是引得世界矚目?面對華為的自力更生,聯想反倒不以為然,認為沒有必要,買別人的就好了,然而結合現在美國對于我國尖端科技的打壓來看,聯想無疑是目光短淺,將企業發展的命脈交到外國人的手里顯然是極為不明智的。
前不久,聯想因為更名遭到了外界的一致批評,聯想CEO楊元慶對策回應稱自己就像個受到批評的好學生,很委屈。終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里,作為曾經國人心中的民族品牌,如今不被看好不是沒有原因的,民族品牌不是頭上的冠冕,而是一種責任,企業不管飛得多高都要懂得回饋國家和民族才真正配得上民族企業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