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阿里方面表示,餓了么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餓了么的所有合作伙伴及商家的權利都將得到一如既往的尊重。對于備受關注的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的去留問題,阿里已將其任命為餓了么董事長,并兼任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負責戰略決策支持。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將出任餓了么CEO。
這種緊密的人事結構,反映了阿里對餓了么對于自身新零售戰略的作用的重視。
張勇對此表示,在創始人張旭豪先生和其團隊努力下,餓了么毫無疑問已是國內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佼佼者。從結緣到全面融合,源自大家對新零售的共同相信。未來,餓了么將依托阿里集團數字經濟生態的商業基礎設施,與阿里眾多業務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的外賣市場,餓了么和其收購的百度外賣買占據了50.6%的份額,美團份額為41.8%。那么,站在相對強勢的市場位置,張旭豪為什么如此選擇?
一直以來,在阿里新零售的布局過程中,阿里都是采取了大比例持股,甚至像收購餓了么這樣的全資收購。相對而言,作為互聯網改造傳統商業的競爭對手,由于缺乏電商基因,缺乏在實體行業的團隊、經驗、技術、數據的積累,騰訊采取了自己相對比較熟悉的模式,即相對松散的財務投資,以及輔以流量支持。兩家的這種差別被外界解讀為阿里的“強勢”。
張旭豪曾表示,“選擇和阿里巴巴走在一起,是因為餓了么更多需要的是戰略支持、資源協作。資源深度整合,融入阿里生態,才能實現最初夢想。”
張旭豪認為,“餓了么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獨立發展,和阿里生態融合,接下來我們有充足的資源,超配的資源。”
從餓了么的角度來說,此前,張旭豪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中國外賣市場的問題不再是砸錢就可以解決的,在2017年初,他對外界表示,“未來將會是一場資源戰”。在去年4月份,張旭豪還指出,由于相對低頻,30萬億體量消費品市場,一直遠離外賣市場,但他認為,隨著在線外賣和即時配送體系的成熟,大規模滲透消費品市場的戰略機遇已經到來,餓了么將進入比外賣更為巨大的這個30萬億體量消費品市場。顯然,進入阿里新零售的版圖,是餓了么獲取更多線上、線下資源,進入30萬億的消費品市場的最好方式。
從餓了么的客戶的角度來說,目前,國內餐飲供應鏈品種復雜、交易環節多、供應商小而散的局面。隨著阿里與餓了么各項業務的深度整合,零售通等服務的注入,餐飲商家將享受到優質得多的餐飲供應鏈、數據打通之后,甚至能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對阿里說,正如其CEO張勇表示:“依托外賣服務所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成為廣大新零售場景下必需的商業基礎設施。”張勇的話,是對此次收購最好的總結。阿里一直在布局新零售的線下端口,有了餓了么龐大的外賣團隊,阿里新零售版圖中,“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服務就有了更好的基礎設施。所以,不論是為了口碑本地生活服務更加完善,還是為了阿里新零售來布局,阿里很有理由去收購餓了么,換一個角度,也是餓了么價值的最大程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