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打造商南“健康慢城”的目標,深入挖掘茶浴、茶餐、茶耕、茶藝等茶文化健康元素,發揮“三省八縣”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在城關、富水、試馬、金絲峽等地建設健康度假區,發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健康養生”
(全媒體記者周婷通訊員戴旭剛)2月8日,商南縣茶旅楊康融合示范園項目在富水鎮茶海公園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4.5億元。立足當地茶產業基礎優勢,通過農旅康一體化延伸壯大茶產業鏈,打造集生態、生產、加工、觀光、體驗、銷售、旅游、康養于一體的茶旅康養一體化示范園區,打造商南“生態茶城”核心區。園區全面建成后,可引進20余家龍頭企業入駐,實現年綜合產值7.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
為充分發揮商南茶葉的資源優勢,把茶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商南縣堅持把茶產業作為農業第一產業,不斷加強商南茶葉生產、營銷、科研、文化的體系建設,著力打造產業集群,不斷提高畝產效益,精心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推進文旅融合, 推動全縣茶產業整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安全更加鞏固,產業鏈更加完整,業態功能更加豐富,融合發展更加緊密。
上縣依托打造“生態茶城、產業新城、旅游名城、養生慢城”四大名城的良好契機,以縣為核心,重點建設茶產業三業融合示范園區,大力實施質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場開拓“四大工程”,著力打造“三園一區”。著力發展茶園觀光、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等旅游業態,把商南打造成集展覽、交易、休閑、研學實踐、文化體驗、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茶城。從引進新品種、提升茶葉品質、打造優秀茶葉品牌入手,以無性系茶園建設為重點,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生態優先、林茶交替的要求,從“智慧”種茶向“智慧”種茶轉變,精心選擇優質優良品種,將防控優先與科學管理有序結合,打造一批高效生態茶園,為從茶園到茶產品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主要推廣優良品種龍井43、商南白茶、金茶等綠茶品種和金牡丹等紅茶品種,實現茶園品種改良、生產機械化、產品綠化和園區園林綠化。
上縣重點培育連鎖業主,壯大產業集群,重點培育茶葉合資公司、沁園春茶業公司、恩普農業發展公司、秦嶺明路茶業公司等連鎖業主。從而做大做強,集聚資本、技術和人才市場要素,采用“公司基地合作農戶”組織形式和線上線下融合共享等新型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茶企合作兼并重組,嚴格遵循食品生產體系,構建以鏈主為主導,以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鏈上下游,以中微加工企業和主要專業種植者或合作社為主體,以散戶為補充的茶產業一體化發展機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運作的模式,將茶葉產業鏈中分散的資源通過I同時,打造品牌,拓展營銷渠道,促進三業融合。為擦亮“商南茶”的金字招牌,商南縣進一步整合現有茶葉品牌,建立“一個公共品牌、一個管理體系、一個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的公共品牌管控體系,每年設立500萬至1000萬元的宣傳推廣基金,做足“22商洛、北緯33商南茶”的宣傳文章,唱響商南茶的公共品牌。搭建分銷網絡,拓展營銷渠道,不斷提高商南茶葉的市場開放度和市場占有率。挖掘文化資源,講好商南茶的故事,集中連片萬畝以上生態茶園,按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豐富體驗項目和文化內涵,實現茶產業向旅游的融合延伸;緊緊跟隨商南“健康慢城”建設目標,深入挖掘茶浴、茶餐、茶藝、茶藝等茶文化元素。充分發揮“三省八縣”交界處的地理優勢,在城關、富水、試馬、金四峽等地建設健康度假區,發展茶旅,如“茶旅B& amp;b、【茶旅研究】、【茶旅與健康】深化商南茶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改革,打通“青山綠水”“金山銀山”雙向通道,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為解決茶產業發展中的“腸梗阻”,商南縣進一步加強保障。縣財政每年將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2000萬元納入財政預算。縣政府每年通過整合涉農項目投入不少于3000萬元發展茶產業,積極爭取省市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扶持品牌培育、宣傳推廣、精深加工、科技人才培養等。并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產業發展。落實土地流轉激勵政策,加快依法有序流轉農村土地和林地。建立茶葉信用擔保體系,推進金融支農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市場監管,切實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鼓勵建立以村級組織為主體的各類專業服務組織,為茶葉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捷、全行業的服務。
編輯:李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