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標志進步,讓文明實踐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河東區積極探索,正氣創新,不斷匯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力量,讓新時代的文明實踐開出“文明”之花。
“舞龍舞獅、秧歌表演喜慶、接地氣,深受群眾喜愛。大家熱鬧地聚在一起,既活躍了節日氣氛,又弘揚了傳統文化。”巴和美普法劇團的秧歌愛好者激動地說。元宵節,市秧歌表演在宜州古城上演,八湖和美普法劇團的演員也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該藝術團是胡巴司法廳為挖掘轄區內法治文藝骨干和民間基層表演者的特長而成立的普法藝術團。除了節日演出,平時藝術團還精心打造了一批“故事會”劇目,利用農村大舞臺到各區及周邊鄉鎮巡回演出,讓群眾在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增強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文明素質。
這個元宵節,在河東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的活動豐富多彩:慧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元宵燈會,沂河縣政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元宵燈會,猜燈謎,贏好禮”活動,東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攜手市特警支隊開展“警民一家親”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送居民到社區家庭。
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多層次舞臺,提升志愿服務參與度。該區搭建了“法潤河東”網絡直播普法平臺,開設了“志愿者工匠班”,召集了“涂秀才”、“沂蒙藝術輕騎兵”等高精尖專業志愿者,在學動力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短視頻20余條,開創了理論宣傳新風尚。積極開展“好妻子、好婆婆”、“星級文明戶”等先進典型評選。班淑菊被提名為全國道德模范,朱一家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積極推行“文明單位實踐站”和“11”共建幫扶制度,全區各級文明單位每月開展一次文明實踐活動。目前已建成1個中心、11個所、267個站和16個城市社區實踐站,實現了行政村實踐站全覆蓋,陣地建設向商住社區和自然村延伸。組建以區委書記為組長的志愿服務總隊,設立區級隊213個,實踐站5個,實踐站3個,注冊志愿者9萬余人。全區267個站、538個村、21個社區全部納入計票系統,計票3000余次。開展“希望小屋”關愛行動,建設260個價值386萬元的“希望小屋”,實施“志愿者微結對”,配備“愛心媽媽”“愛心姐姐”,開展常態化服務活動。利用“互聯網”掌上云平臺培養志愿者文化滲透內心。河東區率先探索“互聯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創新模式,開發了國內首個以自愿識別、禮讓為核心功能的文明實踐“掌上智慧中心”——“臨沂文明實踐”App。發揮大數據云平臺的管理優勢,通過吸引愛心商家讓星級志愿者享受優惠折扣,重點解決志愿者表彰禮遇、文明實踐基金、志愿服務信息化水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平臺互聯互通等問題,達到全員參與、全域推廣、全流程展示的效果。目前,已注冊信息13000余條,“愛心商家”近400家,發布活動2000余次,消息近200條,累計服務時長6萬余小時,輻射區域周邊受益人群10萬人。我們正在以創新的方式搭建黨群之間的“心與心的橋梁”。
創新實踐特色品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踐行志愿精神。河東區創新理念,實施品牌引領工程。打造“德潤東藝”文明實踐品牌,發布“家風傳承”“清潔家園”等子項目,開展活動800余項。打造“日落心連心愛”志愿服務品牌,開展“四送”服務活動800余次。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落實了請群眾學、看、督、評的“四問”工作措施,提出反饋意見80余條。開設“祝丘講堂”,講授黨的創新理論、黨史國史、沂蒙精神等專題。鍛造“小萌河”紅領巾義務宣傳,在基地開展“黨史”宣傳,在社區開展“黨恩”宣傳,在企業開展“黨情”宣傳。品牌引領逐步形成“一鎮一特色,村村通亮點”的文明實踐新格局。溫泉之都最美的湯頭,唐峰云水楊樺湯河,芝麻開花等成為魅力河東、宜居河東、文明河東的嶄新名片。每年開展“評樂清、幫樂清”文明實踐活動12000余次,文明實踐活動在河東蔚然成風。
媒體記者劉王偉通訊員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