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品牌,源于對事業的埋頭和長遠的堅持。
文,華商,謀略,徐風
Vivo似乎是國產手機品牌中的“另類”。
vivo的創始人并不高調,但相比之下,這家公司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做到了2021年國內出貨量第一,全球前五。雖然第一季度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根據國際咨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調查數據,vivo在250-399美元的國內主流中高端市場占據了高達28.2%的份額,牢牢控制了第一細分市場的位置,增速驚人。
大多數人在總結vivo的成功時,總是將其歸結于渠道營銷,認為這是僥幸。不可否認,一定的營銷策略對于企業的發展確實是必要的,但僅僅依靠砸錢的“瘋狂轟炸”無疑是不長遠的。
目前中國手機行業已經是一個成熟了20多年的行業,主流玩家通過企業文化、品牌、技術、渠道、管理的長期積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Vivo和它的創始人兼CEO沈巍是一樣的。關鍵在于“埋頭于事業”的堅持和執著,以及長遠的價值觀。
[責任成就偉大]
在商業社會里,沒有必然的成敗,也沒有所謂的憑空出現的超級黑馬。本質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量變到質變的演變和轉化。
Vivo當然也符合這個規律。
清平之末起大風。縱觀vivo的成長歷程,是教科書級別的行業進化史。
從最初的混日子、亂起步,到行業的升級迭代,再到現在的品牌化時代,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每一次變故,都注定是新一輪清理淘汰的開始,也提供了變道超車的機會。雖然目前來看,這種機會越來越小。
從2007年開始,以諾基亞為代表的摩托羅拉、LG、愛立信、黑莓等海外品牌,面對蘋果和國產品牌的崛起,在智能機發展的浪潮中逐漸崩潰。
2013年是另一個分水嶺。此前,“中華酷聯”因為運營商的渠道優勢,一直在爭搶。但隨著補貼的退出,線下公共渠道的興起,技術的不斷更新,逐漸被“華米OV”取代。
客觀來說,vivo今天的成績并不意外,更談不上奇跡。它的崛起不是靠一些崇高的智慧,也不是靠一些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而是靠最簡單的兩個字:本分。
“本分”這個詞看似樸實無華,缺乏一些啟發性、普及性、激勵性的效果。同時,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強調本分似乎與社會主流基調格格不入。本來,本分是一種務實的人生態度,但對于企業來說,卻有著更深層次的發展內涵。正如沈巍一直強調的那樣,不要忘記自己的首創精神,埋頭于事業,堅持長遠。
其中,初心是一個人本分價值觀的直接體現:保持平常心,堅持做正確的事;讓消費者、員工、合作伙伴、股東實現共贏;打造世界級的偉大品牌。
雖然vivo目前已經足夠大了,但是說到沈巍,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還是陌生。不難理解,以沈巍為核心的高管團隊一直保持低調。尤其是沈巍本人,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與老板親自召開的發布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vivo始終在業務負責人面前,沈巍更多的是在臺下,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審視產品。
這種低調也與職務的底層思維模式密切相關。是基于“明辨是非,摒棄利益導向,堅持獨立深度思考,不盲從”。
只有放棄對名利的追求,回歸原點,才能專注事業,才能真正低調。沈巍只有專注,才能更好地看清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才能更好地駕馭企業27年歷史中的這艘巨輪。
當初支撐沈巍堅定看好手機市場的邏輯并不復雜:行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所有品牌都有機會。他們只需要找到一個好的細分市場就能生存。
“生存”看似是一個普遍的道理,其實卻是一種深刻的生存之道。為了長久生存,不同成長階段的生存法則是不一樣的,但叢林法則是一樣的。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底線思維。對于立志成為百年企業的vivo來說更是如此。
目前vivo已經爬到了高原上,和平原上的運行速度自然不一樣。當行業進入頭部時代,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缺氧”增長緩慢是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容錯率也越來越低。在瞬息萬變的科技領域,小錯也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對于今天的vivo來說,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強調自己本分的事業,不求結果的長遠價值觀是彌足珍貴的。
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有機會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的時候,vivo依然保持冷靜,沒有具體的收入和利潤KPI考核,也沒有具體的長期目標藍圖。就像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很多高管都沒能預料到今天這樣的成績,一切都水到渠成。
【埋頭種子:對品質的終極追求】
對品質的追求是對每個企業最基本的要求,高品質是企業追求的目標,極致的品質是體現企業實力差距的終極標準。
如果職責是讓vivo保持正常的心態,做正確的事情,那么埋頭于事業就是對品質的終極追求。當行業陷入參數價格的惡性循環時,不打價格戰,“設計驅動”為vivo找到了差異化的價值提升模式。沈巍用另一句話總結:“敢于追求極致”和“敢于擁抱不確定性”。
因此,vivo產品的設計開發也嚴格遵循這一原則。
比如X系列首款產品X1,以全球最薄的6.55mm機身和全球首款Hi-Fi音樂手機為賣點,雖然接近2500元的價格不占優勢,但年銷量百萬足以證明產品的成功。
同時,從歷史后視鏡來看,全面屏應用和5G換代潮是行業的兩大里程碑。在全面屏的趨勢下,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帶屏下指紋的全面屏X20,是行業領先的創新,滿足了精準用卡用戶的需求。
同年的旗艦新機vivo NEX,通過伸縮鏡頭的創新和屏聲技術的應用,擺脫了被吐槽很多的劉海平,主打“零世界全面屏”,引領了行業的鏡頭革新浪潮。
成像技術一直是vivo的核心優勢。配備了X70系列的V1芯片,R & ampd工作人員投入300多人,歷時2年。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帶來了圖像效果的全方位升級,打開了手機圖像的天花板,再次取得領先。
在這一系列的帶動下,2021年第三季度,vivo成功躋身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前三。
此外,全球首款采用微云臺防抖技術的X50系列,S9的前置柔光雙攝,S10的后蓋光致變色技術,都是實現差異化路徑的途徑。
4月11日,vivo發布X系列折疊屏手機X Fold和大屏商務旗艦X Note,是vivo拓展高端差異化發展路線的重要代表作品。
基于design drive打造的原創OS系統,擺脫了原Android系統的局限,在UI設計和交互體驗上擁有更好的操作體驗,為整個手機操作系統領域的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所以,當前vivo埋下的“禍根”,只有持續保持技術的前沿創新探索,長期堅持,才能構筑企業差異化的核心屏障。
【長期主義:慢就是快】
在企業戰略中,長期主義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但縱觀企業的興衰,能堅定執行這一戰略的屈指可數。
什么是科技領域的長期主義?隨著技術迭代的加速,最大的確定性就是變化。對于vivo來說,“站在后天看明天”,專注于科技創新的研發,是最大的長久主義。
2019年以來,vivo建立了設計、形象、系統、性能四大“長賽道”,更加聚焦于形象和設計賽道。這四項明確描述了vivo未來的長期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鐵三角科技研發有限公司。體內已經形成了d體系:產品規劃、技術規劃、技術預研。整體技術路徑類似于前面提到的技術驅動,產品規劃首先要解決的是消費者洞察,從而了解這個產品的真正價值。
消費者洞察一直是vivo的優勢。正如vivo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胡白山所說,更貼近消費者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當前兩者塵埃落定后,啟動技術預研模式,前兩者圈定的東西就落地了。這涉及到對未來技術的預測,通常是在三年的時間框架內。
但是技術迭代成熟,用戶更換周期延長,三年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vivo提出要做36個月以上的技術研究,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行業科技迭代日新月異。可想而知,3年以上很難判斷,但卻是一件困難又正確的事情。
長期主義的難點在哪里?在短期、中期、長期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很難選擇價值。
至于不可預測的技術賽道,如果只考慮一年內的技術研發,有可能更多的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風,遲早會陷入歷史的長河。
所以從長期來看,放慢腳步并不是一件壞事。在這一點上,之前的Xsho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Vivo Xshot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旗艦機,主打影像拍攝。它在全球首次采用了F1.8超大光圈和OIS光學防抖技術。當時已經達到行業頂尖水平,被稱為“第一代攝影神器”。
但令人不解的是,Xshot之后并沒有版本更新。Vivo似乎已經放棄了這個系列。事實上,vivo已經深耕視頻賽道,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壁壘。之所以不更新,本質上是一種“戰略放棄”。
vivo影像技術總經理俞萌特別談到,從長遠戰略發展考慮,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Xshot對專業影像的定位意味著其他系列影像的功能可能會相應弱化,這與vivo讓整個系列都具備高級影像能力的定位相沖突。同時受限于技術的積累,強推Xshot只會放大營銷,是短期的盈利行為。
長期戰略的選擇,必然意味著短期利益受損的痛苦。2012年的戰略轉型也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