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費者研討與批發監測公司尼爾森IQ舉行“知機識變,智勝全新格局”2023中國零售論壇。依據尼爾森IQ對中國近13000個快消品牌停止監測顯現,中國內地全品類全渠道快消品一季度增速放緩,但14%的品牌過去一年銷售額超越2019年同期程度,30%的中小型快消品牌銷售額增長超越10%。
值得關注的是,外鄉品牌表現突出。在完成銷售額增長10%以上的中小型快消品牌中,76%來自外鄉品牌。此外,還有8%的快消品牌在過去一年完成了銷售額、銷售量,以及價錢的同步增長。
關于中國消費市場回暖趨向,尼爾森IQ以為,從亞洲各國疫情后的復蘇途徑看,消費復蘇過程需求至少3-4個季度的時間,中國批發市場范圍大、細分范疇多,因而整體復蘇也呈現節拍性、慢速反彈特征。
無論是用戶、渠道、產品、批發企業表現,“分層”都成為今年批發市場的關鍵詞。
快消細分品類在各類平臺的增長表現分化。數據顯現,2022年電商批發額維持同比2%以上的增長,其中傳統電商開展放緩,但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興味電商份額快速增長。尼爾森IQ剖析,興味電商促成購置轉化正成為新亮點,批發商需依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目的,把握品類特性戰爭臺屬性,構筑適配的電商矩陣,撬動線上渠道以取得增長新機遇。
尼爾森IQ將中國消費者分為五類:價錢敏感度較低及追求進階價值的悠然自如型、維持消費習氣及購置偏好品牌的一如既往型、看中性價比及多平臺比價的一絲不茍型、尋覓平價替代品的重振旗鼓型、專注必需品及尋求低價的捉襟見肘型,分別占比為:29%、23%、28%、15%、5%。
五類消費者在消費戰略、消費渠道傾向上呈現顯著差別性。尼爾森IQ中國及亞太區高級副總周凌卿指出,消費者需求變化決議不同通路產品構造變化,估計將來五年,線下渠道中以中小型連鎖超市及便利店為代表的現代連鎖通路銷售額占比將達31%;以非連鎖小型超市和大型食雜店為代表的轉型獨立通路的銷售額占比將達25%。
后疫情時期用戶消費習氣和行為改動,對批發商的用戶辨認、渠道戰略、產品規劃都產生新應戰。尼爾森IQ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宋燁以為,批發企業要在劇烈競爭環境中突圍需關注三點:一是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精準把握消費者分層需求;二是堅持產品和內容營銷創新;三是面對不同業態,應用小店經濟、O2O聯動、價錢戰略等方式差別化運營,提升運營效率。